数控机床国内的发展进程及趋势3(4)

2019-03-28 14:04

国内的数控机床发展进程、趋势及策略

4 数控机床的发展策略

从上世纪80年代起, 我国机床制造业对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一直给予较大的关注。但是由于我们的数控技术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与国外一些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劣势,使得我们总是处于技术跟踪阶段。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加速振兴我国的机床制造业,提高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4.1 以高速化为先导,提高数控机床的综合性能

数控机床的高速化是提高其高效柔性和高精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分析中型加工中心的高速化与高精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作为表征其切削运动高速化的主轴最高转速和最大进给速度,大致持续地以每10年增长1倍的比率上升,而表征压缩机床辅助时间的快移速度(指以滚珠丝杠和旋转伺服电机驱动)和自动换刀/工作台转位速度,基本上以每12~1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1993年后逐步推广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新技术,使加工中心的快移速度比用滚珠丝杠副驱动时又提高了1倍。高速化的发展还要多注意2个问题:从先进适用出发确定高速范围;高速化要和机床的结构和控制性能相匹配。

4.2 推进μm 工程,研制高效精密数控机床

目前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尚缺少高效、高可靠性且加工精度达微米级的产品。为此,需研发一些能兼顾高效化和高精化的数控制造装备以适应汽车制造业加工关键零件的需求。由于这些数控制造装备的加工精度主要在微米级(μm)范围内,因此可称为μm级制造装备及技术研究,简称“μm 工程”。

4.3 发展复合加工数控机床、缩短制造过程链

加快复合数控机床的发展步伐,提高工序的集中度,使加工过程链集约化,可以提高多品种单件和中小批量加工的工效,也有利于加工精度的稳定性。复合数控机床可以减少在不同数控机床间进行工序的转换而引起的待工以及多次上下料等时间。通常这些时间占零件整个生产周期的40%~60%,即使在信息管理良好的情况下,仍将占20%左右。因此,复合数控机床具有明显的技术效果。 为了避免复合机床因功能的扩展而过多地引起结构的复杂化和成本的增加,还需要探求两个问题:通过创新技术扩大功能部件的适用面来简化结构;发展模块化和可重构化的复合机床。

4.4 高效柔性化的新一代制造系统

1995年开始研究的在可重构制造技术支持下,构建具有适应大批量高效柔性

12

国内的数控机床发展进程、趋势及策略

化生产的可重组制造系统(RMS)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其核心为制造系统能物理组态,即根据加工对象的变化方便地进行布局和设备配置的调整,发展了能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合理的配置规划和易于调整的布局方式、适应重构的控制软件、开放式控制系统和规范化接口以及能快速提升系统重组后制造质量的诊断系统等技术,使其兼具专用生产线的高效性能和适用的柔性以取得更佳的经济性,已在生产中取得了初步成功的应用。

4.5 发展网络化制造单元,推进企业制造能力的高效柔性化

当前,国内外一些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企业在从分布式网络化联盟制造的角度出发研究相适应的制造单元,强化其自治管理能力,能与企业的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PP/CAM)的信息集成,进而通过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的联系做出智能决策,实施并行工程、可视化监控等以提高机床利用率,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

4.6 开展可靠性设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增长

为了保证数控机床有高的可靠性,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其功能和力学特性,还要进行可靠性设计,根据可靠性要求合理分配各组成件的可靠性指标,在配套件采购和制造过程中重视质量要求,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求可靠性的不断增长。

4.7 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国机床工业的振兴,数控机床的加速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业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加速培养,有效的深化改革、改组、改制,切切实实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及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机床,其作用将更加突出。

13

国内的数控机床发展进程、趋势及策略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见,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以及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14

国内的数控机床发展进程、趋势及策略

致谢

毕业设计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归纳、深化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我们需要时时加强的东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统筹编辑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等等。在毕业设计的数月期间,我得到了导师的细心指导和关怀,特别是在课题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对其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疑惑,导师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一为我解答,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对数控机床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了一次新的深入的学习和全面的提升,并能够逐渐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当然由于时间和知识水平所限,论文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纰漏和错误,恳请各位审阅老师悉心指正,在此不胜感激。

15

国内的数控机床发展进程、趋势及策略

参考文献

[1] 曹伟.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150-151

[2] 董淳. 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2006. [3] 张亚力. 简述数控发展的新趋势[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5. [4] 陈芳. 数控技术的发展和途径[J]. 科技资讯. 2008.

[5] 唐怀斌.工业控制的进展与趋势[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

[6] 马国华 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7]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行业发展部.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1(3):18-20.

[8] 梁训王宣 ,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21-28.

[9]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数控系统分会.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10] 杨学桐,李冬茹,何文立,等?距世纪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国家机械 工业局,2000.

[11] 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 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6


数控机床国内的发展进程及趋势3(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平面设计个人简历模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