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四)(6)

2019-03-28 14:05

题。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是运用社会学的互动理论来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种理论,最早源于欧洲。社会互动论者认为,当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共同具有某些象征时,相互作用中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少一些;反之,当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象征时(如警察和罪犯、非越轨者和越轨者之间),就会造成问题和冲突。这一理论关注越轨者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形成自我印象,并发现人们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学会解释自己活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们今后的行为有深远影响。社会互动论者布卢默然尔就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了三项基本前提:一是人们根据事物对自己所具有的意义,采取相应的态度;二是意义不是一种事物内的性质,也不能在一个人的思想或心理组织中测定意义的来源,意义来源于人际的相互作用;三是意义在一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应用。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犯罪学,社会互动论者认为:年轻人变成了犯罪人,是因为他就认定为坏人,也因为人们不相信他是好人。这就从社会互动论引申出的“标签理论”。

3、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的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标签理论者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加给他们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

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司法人员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

标签理论讨论的重点是次级偏差行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4、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着重研究政府的制度、法律、道德规范等对偏差及犯罪的影响,认为青少年偏差或犯罪是社会不公平等权力团体冲突的产物,认为由于中上阶层掌握控制社会经济的条件,以致下阶层青少年较易发生偏差行为而被标签为犯罪。早期的非激进派冲突理论强调,在复杂社会内不同团体的规范会有冲突。而激进冲突理论则认为,现存司法等制度改革并无多大用处,应从整个社会制度及结构加以改进。冲突理论着重从社会结构和制度层面考虑青少年偏差和犯罪问题,但在批判取向的同时,也必须注重该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在社会现实下的可运用性。

5、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是一种试图把社会学理论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整合的理论,其目的是力图避免各个理论的缺陷。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把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进行整合,认为生活在无组织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接受社会化过程不足,紧张和被社会隔离的感觉及正常的社会制约关系的弱化导致其拒绝传统的社会价值,参与

犯罪亚文化群;因得到犯罪团伙的赞许,进一步强化了犯罪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多地选择犯罪的行为。

(2)将紧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综合在一起,认为社会制约程度的降低以及自己的紧张感会驱使人们去寻找同样心态的犯罪团伙,并逐渐依赖犯罪团伙;与犯罪团伙的交往会强化其消极态度,从而导致犯罪行为。

(3)把整合理论进一步整合,提出了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理论,强调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而青少年犯罪本身与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由于青少年成长的每个时期中,家庭、学校、朋友的影响是不同的,而每个时期青少年犯罪这一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导致其产生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强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利因素,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出现了职业性惯犯。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一)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

青少年个案过程由接案和建立关系、预估、计划、介入、总结和评估等阶段组成。

青少年个案工作过程有以下一些特点:

(1)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特点。目前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服务尚未发展成为成熟的广为社会知晓的专业和职业,除少数主动求助者外,大多数青少年个案服务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开展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通过学校、劳动就业部门、司法部门或者社区组织了解到青少年的现状,然后采取各种灵活

机动的主动介入方式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如有的社会工作者面向社区开展各类符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康乐活动,有的社会工作者深入网吧开展外展工作,有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网络交流和手机短信等手段与青少年进行交流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成为青少年个案工作的重要特点。

(2)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求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青少年需求主要包括人格特征、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等。其中,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知识技能水平等是制约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青少年的发展性问题需要各类社会资源的支持,如学校的接纳及支持、劳动部门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机会、社区支持网络、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家庭及同伴的支持等。社会工作者只有在需求及服务资源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并制订可行的服务计划。

(3)服务计划的制订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服务计划制订的过程也是激发青少年主体意识的过程。服务计划的制订需要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制订服务计划和签订服务契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让其感觉到“我是一个大人了”、“我得到了尊重和认同”。这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对于青少年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服务计划制订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给予的正向回馈与支持,青少年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着重在提升青少年的能

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同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开展各类介入和行动。上述几个方面基本上是遵循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而开展的服务介入。对于青少年来说,其家庭、同伴、社区、社会等各方面给予的支持越多,青少年就越容易建立各类社会联结,其抗逆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越容易提高。为达到青少年服务的有效介入,社会工作理论模式的运用就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心理社会分析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生态系统模式、增权模式等都在青少年服务中有非常广阔的运用空间。

(5)评估应兼顾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关注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服务目标是否已经达到。过程评估属于整体性评估,社会工作者在关注服务计划整体目标是否达到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服务对象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环境改变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这些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什么;青少年服务对象在服务实施中的表现如何,给予服务过程何种帮助,提出了哪些问题和需要;通过本次服务过程,社会工作者获得哪些新的体验,形成了哪些新的认知,获得了哪些启示;等等。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小组工作对于青少年的改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谢尔顿在《青少年团体治疗—认知行为互动取向》一书中总结了小组工作对于青少年行为治疗所具有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同伴给予的经常


2013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四)(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大宗易六爻卦例收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