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调研报告
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三、滇池水质状况
2011年3季度滇池草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1。
2011年3季度滇池外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Ⅴ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3。
表1 2011年3季度湖泊水质状况公告
项目 透明度 测点 滇池草海 滇池外海 (米) 0.53 0.43 水质水功能营养状态类别 类别 >Ⅴ >Ⅴ Ⅳ Ⅲ 指数 主要污染指标 70.1 总氮、总磷 70.3 总氮 注:湖泊水功能类别引自《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河流水功能类别引自云环发【2005】44号文《关于做好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质月报的通知》、云环控发[2001]613号文、昆政复[2004]13文。水质类别以及主要污染指标按云环站发[2005]23号《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评价指标规定的通知》中要求评价的项目进行评价,即:化学需氧量不参加湖泊水质类别评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不参加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 5 -
滇池调研报告
四、主要入滇池河道水质状况
监测的滇池入湖河道共有29条,其中进入草海的河流7条,进入外海的河流22条。
表2 2011年3季度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公告
项目 水功能类别 水功能阶主要污染指标 段目标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Ⅴ Ⅳ Ⅳ Ⅳ Ⅴ Ⅳ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 6 -
测点 进 入滇池 草 海 河 王家堆渠 流 大青河 进 入滇池 外 小清河
船房河 西坝河 新河 运粮河 乌龙河 大观河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Ⅱ Ⅳ >Ⅴ >Ⅴ >Ⅴ Ⅳ >Ⅴ >Ⅴ Ⅴ >Ⅴ >Ⅴ 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 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 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 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 - - -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 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五日生化需氧量 - 五日生化需氧量 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盘龙江 坝口 小人桥 严家村桥 采莲河 新宝象河 五甲宝象河 六甲宝象河 老宝象河 虾坝河 滇池调研报告
海 河 流 金家河 海河 马料河 胜利河(捞鱼河) 洛龙河 白鱼河 南冲河 大河(淤泥河) 柴河 茨巷河(原柴河) 东大河 城河(中河) 古城河 >Ⅴ >Ⅴ Ⅴ >Ⅴ Ⅳ Ⅳ Ⅴ Ⅳ Ⅳ Ⅳ -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 - 氨氮、总磷 - - - - - - - - - 注:湖泊水功能类别引自《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河流水功能类别引自云环发【2005】44号文《关于做好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质月报的通知》、云环控发[2001]613号文、昆政复[2004]13文。水质类别以及主要污染指标按云环站发[2005]23号《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评价指标规定的通知》中要求评价的项目进行评价,即:化学需氧量不参加湖泊水质类别评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不参加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五、滇池污染状况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滇池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
- 7 -
滇池调研报告
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
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
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
- 8 -
滇池调研报告
六、滇池水质污染原因
(一)、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和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