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各单位应与核数师充分协商,使出具的审计报告尽可能合乎集团要求和主审核数师的要求。
4.3.5.3 各单位对总部财务管理部要求填报的各种附表,应予认真填报。 4.3.5.4 中期、季度结算工作的具体要求参照年度决算,由总部财务管理部另行通知。
4.3.6 会计电算化 4.3.6.1 基本要求:
A、各单位会计机构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在有关部门配合下,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规范》的要求,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B、总部财务管理部负责集团内各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安排,集团统一会计软件的选择、升级、修改及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序,各单位应积极贯彻执行。 C、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同时指定专人作为电算化工作责任人,负责电算化的具体应用及与总部进行工作衔接。
4.3.6.2 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管理规定:
A、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软件的操作权限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确定,并由系统管理员负责设置,密码应定期更换;系统管理员离任或调离岗位时,应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包括管理员密码、用户及权限设置、账套位置和账套备份、以及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和密码;同时新接任系统管理员应立即变更相关管理密码。
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及无权限人员操作会计软件;禁止具体操作人员将密码告诉他人。
B、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不得过账; C、操作人员离开工作位前,应退出会计软件;
D、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应定期检查上机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E、各单位有责任保证数据库异地复制相关服务的正确配置与启动以及线路的畅通,保证集团财务和其它业务数据的实时性。
4.3.6.3 计算机系统配置和数据管理的规定:
A、按集团对电算化工作的要求配置和升级相关硬件设施,安装相关系统和应用软件并配备指定的专职或兼职系统维护人员; B、经常对设备进行保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C、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的非法修改和删除;会计账套应每周备份一次,备份使用硬盘、光盘、MO、磁带等大容量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必须保存双备份;
D、在系统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电算工作责任人应确保会计账套和相关电子数据的安全; E、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安装高效的长驻内存的防病毒软件。不接收来历不明邮件,不使用未经检验的外来软盘和软件; F、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
4.3.6.4 电算化核算的要求
A、电算化核算是指采用计算机记账,即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 B、手工记账向电算化核算转化的具体办法参照《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C、对于机制记账凭证,应认真审核,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打印出的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的印章或签字。 D、记账凭证的类别,可以采用一种制记账凭证或收、付、转三种制记账凭证的形式;也可以在收、付、转三种制凭证的基础上,按照经济业务和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进一步细化,以方便记账凭证的输入和保存。
E、对使用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应当符合财政部和集团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规定;一级会计科目的使用和编号,以及部分科目的明细设置必须符合本规则有关会计科目规定的要求。 F、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出纳人员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簿和库存现金核对无误。 G、用计算机打印的会计账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盖章。 H、各单位应尽可能使用磁带、光盘、MO、硬盘等介质,尽量少用软盘。但不管采用何种介质存储会计数据,仍须打印成册保管。
4.3.7 财务分析
4.3.7.1各单位应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并按集团规定报送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
析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报告期内生产或经营情况;
B、收入、利润的构成分析及影响收入、利润变化的因素,房地产企业还须有销售(面积、合同金额)、回款、实际结算(面积、收入、成本、毛利)情况; C、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D、成本、费用升降及构成情况分析; E、财务状况分析;
F、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以前年度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及或有负债事项应予以揭示;
4.3.7.2 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应当运用财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经营成果和
财务状况的构成和趋势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财务分析报告应当
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中期和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应当全面、深入。对各单位的定期财务分析报告,总部将连同会计报表报送情况一并考评并通报。
4.2.7.3 主要财务指标及计算方法:
A、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a. 流动比率%=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100%
b. 速动比率%=(期末流动资产-期末存货)/期末流动负债*100%
B、营运比率
a. 存货周转率(次/天)=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或 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360 b.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天)=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或 360/年周转次数 c. 总资产周转率(次/天)=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占用额 或 360/总资产年周转次数 C、债务比率
a. 负债比%=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b. 负债/权益比%=期末负债总额/欺末股东权益总额*100% c. 每股净资产(元)=期末净资产总额/期末总股本数(或实收资本
数)
D、获利能力比率
a. 每股盈利(元)=税后利润/期末总股本数(或实收资本数) b. 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c.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期末净资产总额(集团总部) 资金占用回报率 = 税后利润/平均占用集团资金100%(集团下属单位)
“占用集团资金”按集团净资产资金构成确定,具体包括:①集团投入的注册资本;②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③内部往来(计息部分除外);④欠缴总部利润;⑤免息借款。 平均占用集团资金按年初、3月末、中期末、9月末和年末五个
指标的算术平均数确定。
d. 总资产报酬率%=(税前利润总额 + 利息支出)/总资产平均余额
*100%
4.2.7.4 定期财务分析报告的上报时间
财务分析报告为半年度和年度上报。上报时间按总部中期结算和年终决算的通知时间报送。 4.4 主要会计政策
4.4.1 会计政策的确认和变更
集团执行财政部财会字[2000]25号《企业会计制度》及各项具体会
计准则等有关规定。
对选择使用的会计政策, 由总部财务管理部统一确定并按国家规定上报批准后实施, 所属各单位不得擅自变更。 4.4.2 集团会计核算严格执行以下原则:
4.4.2.1 客观性原则:以能证明经济业务真实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准确反映
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具有可验证性; 4.4.2.2 权责发生制原则:以权责关系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
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 4.4.2.3 配比原则: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及时间期间上相匹配;
4.4.2.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严格区分支出是为了取得当期收益
还是为了以后各期能取得收益。前者列成本费用,后者列作资产; 4.4.2.5 重要性原则:对经常发生或虽不经常发生但金额较大的会计事项,应力
求准确反映;否则,可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简化会计核
算,合并反映。
4.4.2.6 稳健性原则: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的因素在会计处理上应充分估计风险
和损失,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4.4.2.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
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4.4.2.8 财政部颁发的其他会计核算原则。
4.4.3 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4.4.4 货币换算:
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公司一律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境外企业可以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上报报表时必须折合为人民币。
非本位币业务均按集团公布的记账汇率折合本位币记账,每年的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决算时,货币资金、债权债务、银行借款等货币性项目中的非记账本位币余额,均按集团统一公布的期末市场汇率予以调整。 4.4.5 存货:
4.4.5.1 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物业管理企业:按《万科集团存货核算办法》执行。 4.4.5.2 其他行业的企业按相关会计制度执行。 4.4.6 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
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入帐价值;持有期内收到现金股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帐面价值;出售短期投资,应将短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中期期末及年度终了,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利用逐项比较法,按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以后又回升,按回升增加的数额(其增加数应以补足以前入账的减少数为限)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4.7 长期股权投资:
4.4.7.1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进行股票投资和其它股权投资的,按实际
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4.4.7.2 计价方法
本集团对拥有20%以下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均按成本法核算; 对拥有20%-50%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每季度末依
据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调整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对拥有50%以上(不包括50%)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编制合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