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考研原因
的调查分析
目录
一、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背景
二、 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方案
三、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问卷
四、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联系方式:
完成时间:
探析大学生考研原因
一、调查背景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继续,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压力俱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我校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日趋热化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本次调查以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为例,探索考研其中的缘由!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我校大学生对考研的反映,促进大学生正确对待考研 2、 能给学校对大学生考研教育的促进与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使我校大学生对考研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的认识,指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研究与否的选择
三、研究内容
1、 考研大学生的构成特征与心理特征 2、 考研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及其目的 3、 考研大学生考研偏好及其流程的了解
四、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洛阳理工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方法
根据此次调研的目的和调研对象,为使调研结果更加确切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收集原始资料。在原始资料收集过程中主要采取QQ问卷调查,并在恰当的时机下辅助观察法和访谈,希望能得到全面的调研结果。
六、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方法
1.定性调查的深度访谈,采取纸笔记录并整理、筛选、提炼,进而得出结论。
2.定量调查样本较复杂,人工整理并辅助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录入,并适当制作图表。
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
我是洛阳理工学院的学生,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我正在进行一项调查,希望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作答,我保证对你填写的内容进行严格保密。谢谢合作!
1. 你是否决定考研:( )
A.是 B.否(终止访问)
2.你所在的专业 年级
3.你是否打算跨专业考研( )
A. 是 B.否
4. 你什么时候决定考研:( )
A.上大学之前就这么想 B.大一 C.大二 D.大三 E.大四
5.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考研的原因( 在对应的地方打“√” )
热爱学术,从事学术研究 增加自身竞争力,方便就业, 完成自己名校梦想 周围同学的群体效应 为改换自己更喜欢的专业 完成父母期望
6. 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考研信息( )
A.网络 B.同学和老师 C.书刊 D.参加辅导班
7.你对考研工作是否已经有了计划( )
A.有,非常详细 B.有一点 C.走一步算一步 D. 没有
8.你打算花多长时间来用于考研复习( )
A.一年半以上 B.一年 C.半年 D.半年以内
9.你觉得考研选择学校时最值得你考虑的是( )
A.名校 B. 专业的知名度 C.名导师 D.无所谓,只为学历考研 E.其他
背景资料:
性别:□男 □女 户籍:□农村 □城镇
谢谢合作,祝你生活愉快!
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学生考研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
明:暂缓就业压力和继续深造是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而用人单位、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均是影响大学生对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考研 就业 教育方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剧增,竞争的日趋激烈,考研成为许多大学生延缓就业、减轻就业压力或增加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如何正确根据自身实际对待就业与考研,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如何对待考研?以及如何备考?针对这些问题我对洛阳理工学院学生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式,分别对洛阳理工学院大二、大三、大四随机发送1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9%,有效率75%。此外我还搜集了大量资料。
二、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我发现大学生考研原因众多,总体来讲主要是因为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同时我还发现多数大学生考研比较盲目,缺乏相应的准备和计划。
(一)大学生考研迫于就业、父母期望等外界压力被动考研。
由我的调查我了解到大学生考研原因众多,但可分为两类:(一)受到外界压力,被动选择通过考研解决困境,人数高达近八成。(二)出于自身特点和理想考虑选择考研的同学仅占调查总数四分之一不到。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学生盲目选择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专业作为考研方向,而忽视兴趣爱好对个人前程发展的影响,同时使他们不能很好的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己优点与爱好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将很大限制大学生的前途发展。
导致大学生考研迫于就业、父母期望等外界压力被动考研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家庭教育方式无心误导。
我国家庭传统教育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在今天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背景下,家长最关心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才是道德品行。他们有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使孩子从小就有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自己省吃俭用不惜重金为孩子择校聘师,有的将孩子当“皇帝”对待,自己吃尽了辛苦,包揽孩子的一切,认为只有这样的智力投资和感情投资,将来孩子才有出息,为父母争光,为家庭添彩;其实,这是家
[1]
庭教育内容的本末倒置和家庭角色的错位。在此种思想支配下,高学历就成为孩子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某大三学生胡某讲到:“我上大学之前父母就叫我考研,从小我只需要学习就行了,其他一切不用过问,而直到大一开学时我才第一次洗衣服”。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各种人才,如何鉴别和选择人才,在当今巨大需求和紧迫时间的限制下,因而以各种学历标准招聘录用人才成了社会规则,它就很大地影响了家长要求子女考研的观念。
2.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与大学生高期望相冲突,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无形当中使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
表1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对素质能力的重视程度分析表 单位: % 项目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一般 不太重视 不重视 专业基础知识 51.3 41.8 6.3 0.6 综合测评名次 28.8 50.0 18.6 1.9 0.7 学习成绩 13.9 67.7 17.7 0.7 思想道德修养 59.7 36.5 3.8 应变能力 51.9 45.6 2.5 创新能力 59.5 35.4 5.1 外语水平 26.4 57.2 16.4 责任意识 77.8 21.5 0.7 团队合作精神 69.4 30.0 0.6 问题解决能力 60.0 36.3 3.7 人际沟通能力 45.0 50.6 4.4 学习能力 56.3 40.5 3.2 口头表达能力 31.6 55.5 12.9 领导能力 16.3 45.1 35.3 3.3 写作能力 16.3 52.9 28.8 2.2 适应能力 44.4 52.5 3.2 主动性 63.8 33.8 2.4 分析能力 48.1 46.1 5.8 计算机能力 22.0 60.4 17.0 0.6 实践经验 22.1 48.1 26.0 2.6 1.2 敬业精神 71.3 28.1 0.6 学校品牌 13.4 49.0 31.8 4.5 1.8 学历层次 15.1 48.7 32.2 2.6 1.4 专业对口 35.9 41.5 19.6 2.0 0.7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 首先,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调查(如表l所示)显示,第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种素质要求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出一种重视综合素质,而非仅考虑某种素质的趋势。第二,在用人单位重视的要素中,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的要求很高。相反,对于毕业学校的品牌和学历层次要求较低,这说明用人单位的招聘目标日益转移到对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视上。
其次,企业用人功利性越来越强。许多企业多抱着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不愁招不到员工的思想百般挑剔;提高招工的标准和门槛,许多岗位加上工作经验的限制,而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经验何从谈起。与此同时,聘用以后,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只简短的对员工进行十几天的工作培训甚至不培训,借以降低聘用成本;相比之下,国外企业则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培训。
3.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出现偏差,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校在教学设置课程和办学理念上的滞后,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知识单一,专业面过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