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区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 图文

2019-04-01 19:29

庐山地区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莫力佳

学号:10130118

专业:自然地理学2013级

指导老师:陈晔 舒强 韩睿明

2015年9月

1

董平等 目录

一、 前言···········································4 二、 实习区概况·····································5 三、 气象气候·······································6 1. 亚热带季风气候··································7 2. 山地气候········································7 3. 特殊地形下的小气候·····························8 四、 地质···········································9 1. 庐山地史演化简析·······························9 2.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9 五、 地貌···········································11 1. 构造地貌·······································11 2. 流水地貌·······································12 3. 庐山“冰川地貌之争”····························12 六、 植被··········································13 1. 庐山地区植被概况及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13 2. 植物园选址·····································15 七、 土壤··········································16 1. 庐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16 2. 各种土壤类型的成土过程·························17 八、 水文···········································18 1. 庐山水文基本特征·······························18

2

2. 庐山水环境状况简析·····························20 九、 地理环境综合分析······························21 十、 人文地理······································21 1. 庐山历史发展简况······························22 2. 庐山开发过程概况······························22 3. 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内涵与表征··················23 十一、 结语·······································24

摘 要 庐山地区各地质时期都具有较大的构造活动性,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明显。通过对本次实习的主要地区——庐山北部地层的实地观测,其岩性主要以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同时夹有含砾砂岩、变质岩等。庐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貌形态丰富。在断层、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以及节理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庐山现有的地貌形态,有所谓“五岭四谷”之说。庐山地区的垂直地带性气候较为明显,受其影响,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植被类型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针叶林(不考虑特殊地形中的小气候现象)。水文因素在改造庐山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天桥附近的河流袭夺现象、东谷的形成等。在对庐山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探讨中,用了地理环境综合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庐山地区 构造背景 垂直地带性 综合分析

3

一、 前言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东经115°52’ ~116°13’与北纬29°22’ ~29°46’,总面积约800km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缠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使得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因此,庐山地区是理想的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我国对庐山地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37年,李四光所著《冰期之庐山》的发表,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并确立了冰期、间冰期系列,从而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施雅风、李吉均、崔之久等人反冰川学说的提出,关于庐山地区是否经历过冰川作用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冰川学派与反冰川学派的争论,推动了我国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庐山的各种地貌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后,许多学者对庐山的植物、土壤、水文等进行了不同的研究。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更是带动了对庐山人文地理的考察。本篇实习报告,主要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对庐山的各种地理现象的一个切身的体会与感悟,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时间与知识面所限,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只能是表面的。

4

二、 实习区概况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东经115°52’ ~116°13’与北纬29°22’ ~29°46’范围内,总面积约800km 2。九江市坐落在长江南岸沿江阶地带的前沿,自然堤后湖湖

群之中。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图1),扼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大动脉,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庐山的人地关系带来了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庐山自然文化景观的价值。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的断块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km,宽约10km,主峰汉阳峰海拔1473.8m。此次实习的地区——庐山北段以大月山为轴,对称的分布着一系列向斜谷、背斜山以及一些次成山和次成谷,如虎背岭、西谷、东谷、大校场谷地、五老峰等。地貌形态丰富。

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理论上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海拔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带来了水热配置的变化,从而使庐山气候—植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较为明显。从整体的格局上来考虑,从山麓到山顶,土壤类型依次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植被类型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针叶林。庐山上局部地形的变化,会造成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热量

5

图 1 九江市地理位置


庐山地区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超临界二氧化碳粹取高纯度玫瑰果籽油与磷脂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