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m高边坡稳定问题,是船闸工程成败的关健技术难题之一。为此,部队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按照“了解岩体、认识岩体、加固岩体、保护岩体”的工作思路,通过机具改造和工艺技术研究,应用锚索、锚杆系统支护,锁口支护、随机支护和封闭排水等综合边坡稳定治理技术,确保了高边坡的安全稳定。在锚索施工技术研究中,进行了数十次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实验后,掌握了大量数据,成功解决了1 000kN和3 000kN、长度从29m至67m、孔斜不超过1%的锚索施工难题。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开展QC小组活动。为满足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要求,对闸室薄壁衬砌墙的滑模工艺潜心研究,发展应用了“单侧滑模”、“滑框倒模”施工工艺,消除了错台、挂帘、气泡等质量“顽症”,满足了混凝土“内实外光”的要求;在钢筋连接方面,为减少传统手工电弧焊由于人为因素对接头质量的影响,应用了套筒冷挤压和直螺纹钢筋机械连接、气压焊等钢筋连接新技术,从而提高了钢筋接头的质量保证率;对铜止水的“十”字、“丁”字及垂直接头经过反复试验,试制成定型产品,提高了止水接头的质量稳定性。
2.5 严格考核奖罚制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为搞好质量安全工作,除严格按程序控制外,还建立了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坚持念好“政策、考核、兑现”六字经,切实做到质量安全确认、否决、奖惩到作业班组。
指挥部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文明施工奖罚实施细则》、《质量奖罚实施细则》,坚持“每日巡查”、“每周检查”、“每月考核”等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章,采取通报、下发隐患整改通知等形式,专人跟踪整改情况,并按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建立“质量安全风险抵压金”制,对各工程项目按当年建安工程量3‰扣缴抵压金。设立“质量安全特别奖”,奖励在施工过程中遵章守规、保安全、重质量的现场作业人员。逐级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层层分解质量安全指标,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具体岗位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把质量安全指标完成情况与年终考评、提职晋级、立功授奖紧密结合,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3 质量安全控制成效
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对三峡工程质量检查后指出:双线五级船闸完成了艰苦的直立墙和竖井开挖,进行了大规模岩体锚固与支护,战胜了施工过程中局部岩体失稳的风险,高边坡趋于稳定,解决了三峡工程一个重大技术难题,成绩来之不易。双线五级船闸开挖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爆破程序,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开挖爆破施工质量优良。通过岩锚试验和锚固施工,总结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锚索、锚杆施工工艺,编制了施工细则,锚固支护各主要工序作业得到了控制。混凝土工程总体施工质量良好。
2003年5月,双线五级船闸通过了试通航前安全鉴定和下闸蓄水前试通航验收。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认为,施工和制作、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船闸具备试通航条件。 4 结语
通过双线五级船闸地面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具体实践,深刻体会到:健全质量安全体系是保证质量安全的组织保障;质量安全意识是保证质量安全的思想基础;过程控制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持续改进是保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奖惩制度是保证质量安全的有力手段。质量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才能使质量安全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