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

2019-04-05 16:07

第1组数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一)(计量经济学),8415字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

摘要

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是通货膨胀过高会给社会造成较高的成本。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 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数据为事实依据研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和推导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及研究假说,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处理,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结论”的思路逐步展开,从而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内在和外在有效性。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经验性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并结合中国国情给出治理通货膨胀相关政策选择。

关键词: 货币数量论;协整;因果关系

作者简介:今年考上了国立华侨大学数量经济学研究生

出生年月:1990.4 姓名:王勇 性别:男

学位:本科 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非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员

Abstract

Inflation in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Because inflation which remains uncomfortably high will give society higher cos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netary number theory studies the money supply growth and inflation causality with broad money supply growth rates and consumer price index data for facts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1996 to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0.This paper using statistical data guarante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of conclusion, adopt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constructing measurement model and research hypotheses 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and der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in of \study-empirical analysis-policy recommendations-conclusion\pape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ability using unit root test analysises long-term equilibrium with the method of variable co-integration,the causality in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the method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oney supply growth and inflation are Granger causality.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related policy options about inflation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

Key words: Monetary number theory;co-integration;Granger-causality

目 录

1 引言.............................................................1 2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理论研究.............................1 2.1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1 2.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2 3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分析.............................3 3.1 单位根检验..................................................4 3.2 协整分析....................................................7 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9 4 中国通货膨胀治理的政策建议......................................11 4.1 完善CPI体系...............................................11 4.2 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的影响...................11 4.3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5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1 引言

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环比

价格涨幅为1.0%,是继2010年2月(春节)上涨1.2%、11月上涨1.1%近一年来环比价格涨幅第三高的月份。由此可见,中国正面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使用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率gm、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gp数据对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实证研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因果关系。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使用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率gm、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同比增长率gp数据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结论”的思路研究。

2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理论研究

2.1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

中央银行依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参照国际通用原则,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将中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M1:亦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也称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1加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类信托存款;

M3:指的是M2加上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其中,M1流动性较强,M2和M1的差额是准货币。由于M1与M3数据很难把握,故本文皆使用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率gm来表示货币供给增长率。

1

2.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2.2.1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凯恩斯(J.M.Keynes,1936)的理论可简单描述为:货币供给数量的增加促使利率降低,由利率降低引致投资增加,进一步促使国内总需求增加,在到达充分就业使供给无弹性的最后分界点上形成了通货膨胀。 2.2.2 以“交易方程式”表述的货币数量论

根据货币数量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即通

货膨胀发生的长期根本的原因是由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货币数量论者持有货币中性的观点,其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物价水平的高低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在古典经济学家对货币数量论的逻辑表述上,20世纪初,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边际革命的推动下,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进行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货币数量论的分析框架。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以“交易方程式”(即费雪方程式)表述的货币数量论。其交易方程式为: MV?Py

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y为实际收入水平。我们对上式可以作一些简单的变化,具体步骤如下: 在方程式MV?Py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lnM?lnV?lnP?lny 然后再对上式两边微分,移项,可得: ??m?y?v

式中,?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v为流通速度变化率,y为产出增长率。根据此方程式可知,通货膨胀可由三个方面引起,即货币m增长,产量

y降低和货币流通速度v加快。在交易方程式中,费雪指出,作为交易媒介的货

币,其流通速度v是由社会的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在长期内不会迅速变化;同时y决定于资源,技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也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而v和y被视为常量,这样在交易方程式中,价格P就与货币数量M成正比例关系:当M增加时,价格P就会上升。当货币供应量M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货膨胀就发生了。这反映在式中就是v和y为常量,通货膨胀率?随着货币增长率m正方向变化。显然,通货膨胀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2


2.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仪征中学2011届高三《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