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感的培养
摘 要:数感是学生的一种数学素养,是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数感 培养 实际背景 亲身探索 学会运算 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唱歌要有乐感,打球要有球感,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有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新课标明确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就本人的一些做法谈一些感受。
一、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获取数感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因此,只有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把握有关数的现实意义,这样才有助于数感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例如,在教学“感受100万”让学生感悟大数时,主要通过了解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体会大数的意义。如“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折叠100次,估计一下可能有多高?折叠200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