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感悟几何学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形成几何思维分析思路,体会几何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79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证明? 3、命题的证明步骤有哪些?如何证明例5?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教 学 过 程 例、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讨论补充 记录 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1BC. 2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方法1:如图(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由△ADE≌△CFE,可得AD∥FC,且AD=FC,因此有BD∥FC,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DF=BC,因为DE=11DF,所以DE∥BC且DE=BC. 22(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方法2: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DE=1DF,所以DE∥BC且21BC. 2〖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在设情境中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让学生口述理由) 例1、求证: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例2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 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证明:连结AC(图(2)),△DAG中,∵ AH=HD,CG=GD, 1AC(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1同理EF∥AC,EF=AC.∴ HG∥EF,HG=EF. 2∴ HG∥AC,H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可得结论: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 m,理由是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和12cm ,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cm,则AB= cm;若BC=9cm,则DE= 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课堂作业,必做:82页14、 15两题 选做16题 课外作业:基础训练同步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