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例研究 - 图文

2019-04-14 11: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例研究

作者:王芳青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09期

摘 要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开展了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的第一课时为教学内容的课例研究,聚焦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和学习成果展示等方面,总结出提高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 课例研究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关键。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学习时有明确的分工,训练有素,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模式。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从设计到实施,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金松涛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次专题教研活动,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的第一课时为教学内容,聚焦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优化”“合作活动是否充分”“展示方式是否合适、内容是否典型”等问题,通过一位教师在2个平行班的2次“施教——研讨——改进”教学,引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1 研究过程及发现 1.1 第一次课试教 (1) 值得肯定的方面。

执教教师采用任务单导学案的教学方式,从新课导入、基础过关、图解分析、归纳总结等四个环节展开教学。除新课导入外,每个环节都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学生基于这些任务,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按“自主独立学——组内交流学——组间展示学”的程序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过程井然有序;利用教室三面装有的黑板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遗传图解书写),充分暴露了学生在遗传图解规范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2) 问题发现及原因诊断。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例研究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