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3

2019-04-14 11:13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不亦说乎___________ (2) 十有五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分析内容

例题1: 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归类。

答案:本文的第一、四、五章主要涉及学习方法问题,即: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和思要结合起来。第七、九、十二章主要涉及学习态度。第七章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第九章讲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第十二则讲学习的重要性。既要广博地学习,多思多问。

点拨: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探究点二:感悟理解句子

例题2: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读懂原文,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答案:此句阐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这是孔子极力提倡的,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

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义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点拨:抓住关键词语“乐亦在其中”来理解。 (二)探究问题

问题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2.第二——五章各是从哪一方面谈的?

3.第六章中,孔子称赞颜回,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是指什么精神? 4.第七章讲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强调了什么内容? 5.第八章孔子极力提倡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6.分析9—12章,

问题二: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7.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8.《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当堂达标训练

(一)基础达标

1.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2)《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 。” (3)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C.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D.《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四书”。 3.下列对文中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⑥/③④⑤ C.②③⑥/①④⑤ D.①③⑥/②④⑤ (二)精段阅读

阅读6—12章,回答下面问题。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②匹夫不可夺志也( ) 5.下面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乐:回也不改其乐 乐亦在其中矣 B.而:择其善者而从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C.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D.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饭疏食饮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话有的已变成了现在的成语,请写出二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能力通

(一)能力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_ (2)是知也 。 是:_____________ (3)满则覆。 覆: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11.[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2.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应该相结合。 13.(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二)挑战自我潜能

14.孔子在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中最赞赏的是哪个层次?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看法。 15.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8年上海海关学院各院系本科论文格式模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