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配电装置的设计中的基本依据
(1)配电装置的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如节约土地。
(2)保证运行可靠。按照系统和自然条件,合理选择设备,在布置上力求整齐、清晰,保证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3)便于检修、巡视和操作。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布置紧凑,力求节约材料和降低造价。 (5)安装和扩建方便。
6.2.2配电装置设计的基本步骤
(1)根据配电装置的电压等级、电器的型式、出线多少和方式、有无电抗器、地形、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配电装置的型式;
(2)拟定配电装置的配置图;
(3)按照所选设备的外形尺寸、运输方法、检修及巡视的安全和方便等要求,遵照《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参考各种配电装置的典型设计和手册,设计绘制配电装置的平、断面图。
6.2.3配电装置的选择
发电机与配电装置(或变压器)间常用的连接方式有母线桥、组合导线及全连式分相封闭母线。母线桥和组合导线用于容量为12.5万kW及以下的机组,封闭母线用于20万kW及以上大容量机组。
配电装置的型式选择,应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情况及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并结合运行和检修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后确定。一般情况下配电装置宜外用屋内式。
普通中型配电装置,国内采用较多,已有丰富的经验,施工、检修和运行都比较方便,抗震能力较好,造价比较低,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多。
根据配电原则如下:
共 44 页 第 35 页
220KV 屋外式大中型配电装置 110KV 屋外市中型配电装置 10KV 屋内二层配电装置
发电厂电气设施的布置是电厂总平面布置的组成部分,其布置除了考虑电气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一些特殊要求之外,还应与全厂总平而布置取得协调一致。在变电所中电气设施是总平面布置的主体,布置时主要考虑电气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与外界(出线方向、出线走廊和市政设施等)的配合。
共 44 页 第 36 页
结束语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凝汽式火电厂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在这次设计的过程中,我翻阅了许多的相关资料,最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设计,我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学习到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在设计的初期我用了几天的时间熟悉了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及要求,并在图书馆查阅了有关的技术资料。在查阅资料和分析的过程中,大大拓宽我的专业知识领域,使我慢慢生成了这次设计的主要思路,并且将自己的思路以及想法向指导老师进行了汇报、讨论,指导老师针对我提出的思路进行了仔细修改,这培养我初步设计的能力。由于时间关系以及个人水平的限制,这次的设计也有很多不完善的东西,相信这些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的理解。
经过两周的努力,本次课程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课程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加以改进,同时在这里感谢肖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尽管最近大四学长要毕业离校,老师们都忙于组织答辩,但每次当我需要帮助时,老师还是很细心的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为我本次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更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感谢这些天来一直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有了他们的帮助,让自己的设计思路更加明确,也为我指出了很多错误,让自己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
再次感谢学院和老师给予我的大力栽培!
共 44 页 第 37 页
参考文献
[1] 戈东方. 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 黄纯华.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7 [3] 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牟道槐.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5] 周文俊.电气设备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6] 陈跃.电气工程毕业生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7] 刘柏青.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概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9] 姚春球. 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0] 傅知兰.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1] 周泽存,沈其工.高电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2] DL5000—1994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13] SDJ161—85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985 [14] Gold R.H.雷电保护(上卷)[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15] DL/T5352-2006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16] GB14285-19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 [17]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输配电设备手册》编辑协会. 输配电设备手册[M]. 北京:机械 工
业出版社,2000.3
共 44 页 第 38 页
附录Ⅰ 短路电流计算
1.短路点的选取
选取短路点的个数,主要依据发电厂的电压等级数,本所有两个电压等级,故应至少选择两个个短路电流计算点,分别代表220KV和110KV工作母线上的短路点。即(f1,f2)然后根据这两个短路点来依次计算对应点的短路电流值,并利用这两个个短路电流值来分别校验对应电压等级母线上的电气设备,及与母线相连的进出线上的电气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校验。 2.计算短路电流
由2×300MW+2×200M电气主接线图,可画出系统的等值网络图如图1所示。
图1 等值网络图
选取基准容量为SB=100MVA VB=Vav
SB——基准容量 Vav——所在线路的平均电压 以上均采用标幺值计算方法,省去“*”。 (一) 计算各电抗标幺值 (1)发电机标么值 G1、G2: ?G1??G2?(?d0?d0\\)?SBpBcos?SBpBcos??(14.810017.1100)?(1002000.851003000.85)?0.0629
G3、G4: ?G3??G4?()??()?()?0.0485
共 44 页 第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