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十)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 A.尝与诸小儿戏( )( ) B.诸儿竞走取之( )( ) C.取之信然( )( )
2.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 3.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是: 二、许允妇故事三则 (一)许允妇捉夫裾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①,德加妹②,奇丑。交礼竟,允元复人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③。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④,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⑤,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fú)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①许允,三国时魏人,官至领军将军,后被司马师所害。阮卫尉,姓阮名共,卫尉是官名。②德加,阮卫尉之子,官至河内太守。③桓范,官至大司农。④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纺织)。⑤百行(xíng):泛指各种好品行。]
6
1.加黑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允有客至会,正好、恰巧。 B.妇令婢视之婢,bì,使女。 C.还答曰还,huán,回来。 D.桓果语许云果,结果。
2.加黑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见妇 既:将要。 B.妇料其此出 其:指代许允。 C.许因谓曰因:于是。 D.遂相敬重 遂:于是,从此。 3.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礼意,允无复入理”——婚礼结束后,许允已不再有进入洞房的可能。 B.“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肯定是有用意的,你应当细心体察。 C.“便捉裾停之”——就拉住许允的衣襟要他停下。
D.“妇有四德,卿有其几”——许允的媳妇应该有四德,你有其中几条呢?
4.选段开头“家人深以为忧”的原因是:_________此事之后家人还担忧吗?________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________
(二)许允妇诫夫免祸
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论语·子路)》。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否,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③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注:①吏部郎,主管官吏任免、升降的部门的官员。②虎贲,官名,皇宫中卫戍部队的将领。③阮新妇,即许允妇,姓阮。]
1.加黑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遣虎贲收之 收:逮捕。B.其妇出诫允曰 诫:告诫。 C.明主可以理夺 可:可以。以:用。夺:使改变。 D.允衣服败坏 败:失败。F.勿忧,寻还 寻:不久。
7
2.画线语句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
A.“多用其乡里”——较多地重用了他同乡的人。 B.“举尔所知”——举荐你所了解的人。
C.“陛下检校,为称职与否”——陛下(可以)核查,(看他们)是否称职。 D.“皆官得其人”——都是和官僚相好的那些人。 3.许允被收,“阮新妇自若”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她知道许允没有任用坏人和亲信 B.因为她知道许允会用孔子的话辩解 C.因为她知道魏明帝是能听进道理的人 D.因为她知道许允衣服破旧会感动明帝
(三)许允妇教子免祸
许允为晋景王①所诛,门生②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③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④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注:①晋景王,即司马师。②门生,两晋、南北朝时依附于世家豪族的人。③蚤,通“早”。④钟会,三国时魏人,官至司徒。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生走入告其妇走入:跑进(内室)。 B.无豫诸儿事无豫:不关。
C.景王遣钟会看之之:代许允的妻子及孩子。 D.汝等虽佳汝等:你们几个。 E.才具不多具:才能。 F.会止便止会:正好。
2.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8
A.“妇正在机中”——许允的妻子正在机上纺织。
B.“蚤知尔耳”——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尔,代词“这”。 C.“后徙居墓所”——后来迁居到许允的墓地居住。
D.“若才流及父”——如果才能的品级赶得上其父。流,品级。 E.“儿以咨母”——孩子们为钟会要来之事向母亲请教。 F.“率胸怀与语”——敞开胸怀和“话匣子”。 3.翻译“会反,以状对,卒免”一句。
4.总览《许允妇故事三则》说说许允的妻子是怎样一个人。 三、《世说新语》故事八则 (一)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的字。⑥伯阳,即老子,姓李。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⑧奕(yì)世,累世。⑨了了,聪明、懂事。⑩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判断画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A.诣门者——登门拜访的人( ) B.乃通——(看门人)才肯通报( )
2.“人以其语语之”句中,“其”指代( ),“之”指代( ),第一个“语”是( )词性,第二个“语”是( )词性。
3.结尾处陈韪为什么“大踧踖”?
(二)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②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③也。”
9
[注:①轩冕,指官员乘坐的车。②废书,废止读书。③友,旧说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1.管宁为什么说华欲不是自己的“友”?
(三)荀巨伯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①贼攻郡。友人语(yù)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值胡贼攻郡 值:正赶上。 B.子可去 去:离去。 C.不忍委之 委:委曲。
D.遂班军而还 班:调回或调动军队。 2.试简评本段主旨。
(四)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①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注:①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②不常,才能不凡。③窦,洞。 1.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
(五)阿翁以子戏父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①曰:“阿翁,讵②宜以子戏父!”
[注:①敛手,拱手,②讵,jù,副词,表反问,“哪里”、“怎能”。] 1.本段主旨是什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