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请选择表达正确者:() A.10.5(kg)=10500(g) B. C. D. C
误差与数据处理 答案 71
电位差计工作原理图如下
关于回路“1”,“2”,“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1”是测量回路,“2”是工作回路,“3”是标准回路; B.“1”是标准回路,“2”是测量回路,“3”是工作回路; C.“1”是工作回路, “2”是标准回路,“3”是测量回路; D.“1”是工作回路, “2”是测量回路,“3”是标准回路。 C
用电位差计测量温差电动势 答案 72
参照电位差计工作原理图,关于校正工作电流,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将”K” 拨至“x”,调节“R”使使检流计指“0”; B.将”K” 拨至“x”,调节“Rp”使使检流计指“0”; C.将”K” 拨至“s”,调节“R”使使检流计指“0”; D.将”K” 拨至“s”,调节“Rp”使使检流计指“0”。 D
用电位差计测量温差电动势 答案 73
参照电位差计工作原理图,若 是使回路“3”达到补偿时的电阻,则 A. ; B. ; C. ; D. . A
用电位差计测量温差电动势 答案 74
牛顿环实验将测量式由 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测量更加方便
B.消除干涉级次K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系统误差 C.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
D.避免了读数显微镜读数的螺距差 B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答案 75
下图中,在绝对零度时,曲线①所示, ① 有任何电子发射。曲线②表示较低温度时的情况,观察不到 ② 。曲线③表示温度已经高到一定程度,这时就 ③ 热发射电流。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①不可能 ②电子发射 ③有相当大的; B.①有相当大的 ②不可能 ③电子发射; C.①有相当大的 ②电子发射 ③不可能。 A
金属(钨)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答案 76
在下图中T1、T2、T3、T4、T5温度是递 ① 的。直线 的 ② 与纵坐标的焦点,为 ③ 时的发射电流I(的自然对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①减 ②延长线 ③加速电场为零; B.①增 ②延长线 ③加速电场为零; C.①增 ②延长线 ③加速电场最小。 B
金属(钨)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答案
77
里查森直线法求逸出电位,计算公式 。如果以 ① 作纵坐标,以 ② 为横坐标作图,从所得 ③ 的 ④ 即可求出电子的逸出电位φ,从而求出电子的逸出功eφ。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① ②, ③斜率; ④直线; B.① ② ; ③斜率; ④直线; C.① ②; ③直线; ④斜率; D.① ② ; ③直线; ④斜率。 C
金属(钨)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答案 78
计算公式 中的f0为试样的 频率。动态杨氏模量实验中,是通过测量不同支撑点(或悬挂点)的 频率,并做出相应关系曲线,利用内插法确定 频率后代入公式进行杨氏模量E的计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共振,基频振动(或固有振动),基频振动共振; B.基频振动共振,基频振动(或固有振动),共振; C.共振,基频振动共振,基频振动(或固有振动); D.基频振动(或固有振动),共振,基频振动共振。 D
用动力学共振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 答案 79
下图是由振动源、接收器分别距试样左、右端均为x时测得的共振频率f绘制的曲线。其中L为试样长度。依该曲线,试样的基频振动共振频率为___Hz。
A.772.0; B.765.5; C.764.0; D.767.8 C
用动力学共振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 答案 80
已知外力F、金属丝的长度L和直径d以及金属丝的伸长量l,就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E = A. ;
B. ; C. 。 B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答案 81
根据下图,写出微小伸长量的计算公式:l = A. ; B. ; C. 。 C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答案 82
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E的计算公式E= A. ; B. ; C. 。 B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答案 83
两根金属丝用的材料相同,但粗细长短不同,它们的杨氏模量E A.相同; B.不同; C. ; D. 。 A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答案 84
若质量为m的物体以通过其质心为轴的转动惯量为IC,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如下图所示),则此物体对新轴 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A. ; B. ; C. 。 A
用三线摆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答案 85
某物体长度约为2厘米,为使测量结果有5位有效数字,应选用的测量仪器是:( ) A.米尺;
B.二十分游标尺; C.五十分游标尺; D.千分尺。 D
误差与数据处理 答案 86
某电流值的测量结果为I=(30.55±0.05)mA,则下面关于被测电流的真值I0的哪种理解是正确的:( ) A.I0=30.55mA
B.I0=30.50mA或I0=30.60mA C.30.50mA 误差与数据处理 答案 87 在下面的测量结果表达式中,正确的应该是: ( ) A.D=(4.800±0.020) m B.D=(4.80±0.02)× mm C.D=(4800±20)mm D.D=(480.0±2.0)cm B 误差与数据处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