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字词文常知识(2)

2019-04-23 10:39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鹤唳云端 唳:鸟鸣 .使之冲烟而飞鸣 之,蚊子 .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自己 .

以草为林 以,把。 .

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驱之别院 之,它。指癞蛤蟆 .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四、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定神细细观看,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第二单元

《理想》

一、文学知识

第 6 页 共 17 页 《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寄黄河》《窗》,诗歌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草木篇》《故园六咏》等。

本诗通过不同的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字音字形

缀连(zhuì) 脊梁(jǐ) 倔强(ju? jiàng) 诅咒(zǔ zh?u) 玷污(diàn) 蜕变(tuì) 扒窃(pā) 洗濯(zhu?) 三、词语解释

寂 寥:寂静,空旷。

诅 咒:原指祈祈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缀 连:连接,组合

《短文两篇》

一、文学知识

①《行道树》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

以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②《第一次真好》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

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二、字音字形

雏形(chú) 贪婪 (lán) 丰硕 (shu?) 点缀(zhuì) 污浊 (zhu?) 牙龈(yín) 玲珑(líng l?ng) 剔透(tī t?u) 堕落(du?) 冉冉升起(rǎn) 沉甸甸(diān) 繁弦急管(xián) 三、词语解释

堕 落:(行为、思想)往坏里变。

雏 形:未定形前的形式或照原物缩小的模型。 玲珑剔透:形容(人)聪明伶俐,(物)精致。 点 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人生寓言》(节选)

一、文学知识

《人生寓言》(节选)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

①《白兔和月亮》寓言从白兔得月又弃月中讲述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诫我们面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

②《落难的王子》寓言则是从一个王子的人生经历中得出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结论,并由此引申,说明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

二、字音字形

风韵(yùn) 落难(nàn) 禀告(bǐng) 折磨(m?) 慷慨(kāng kǎi) 行乞(qǐ) 嬉戏(xī) 厄运(a) 险象迭生(di?) 心旷神怡(yí) 三、词语解释

第 7 页 共 17 页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慷 慨:不吝惜;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我的信念》

一、文学知识

《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和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朵有信心,以此来统领起全篇。从这一点出发,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对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正是她取得世人所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我们从作者的回忆中不难看出她的理想和信念。

二、字音字形

奢望(shē) 蹂躏(r?u lìn)呵(hē)责 获益匪(fěi)浅 茧(jiǎn)子 镭(l?i) 懊恼(ào nǎo) 猝然长逝(cù) 三、词语解释

固 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鞭 策:比喻鼓舞督促,推动人前进。 盛 名:名声很大。

报 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奢 望:过分的希望。

蹂 躏:践踏;摧残。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 呵 责:斥责。

懊 恼:烦恼,悔恨。

沉 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第三单元

《春》

一、文学知识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字音字形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nong) 黄晕(yùn) 鸟巢(cháo)繁花嫩叶(nan) 抖擞精神(sǒu) 三、词语解释

第 8 页 共 17 页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 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济南的冬天》

一、文学知识

《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无名高地有了名》《龙须沟》《茶馆》。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学,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二、字音字形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边(xiāng)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澄清(ch?ng) 着落(zhu?) 响晴(xiǎng) 三、解释词语

贮 蓄:存放,储蓄。 设 若:假若。

空 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夏感》

一、文学知识

《夏感》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作者:梁衡。

课文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二、字音字形

黛色(dài) 灵秀(líng) 磅礴 (páng b?) 贮满(zhù) 芊芊细草(qiān) 匍匐(pú fú) 澹澹(dàn) 春华秋实(huá) 三、词语解释 黛色:青黑色。 主宰:统治。

灵秀:灵活、美丽。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融融:暖和的样子。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秋天》

一、文学知识

《秋天》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原名:何水芳。作品有散文集《画梦录》。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每一节诗就是一幅画面。 二、字音字形

镰刀(lián) 背篓(lǒu) 肥硕(shu?) 栖息(qī) 鳊鱼(biān)

第 9 页 共 17 页 乌桕(jiù) 蟋蟀(xī shuài) 寥阔(liáo) 枯涸(h?) 清洌(lia) 梦寐 (mai) 丁丁(zhēng)

镰刀 背篓 肥硕 栖息 鳊鱼 乌桕 蟋蟀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丁丁 幽谷 归泊 三、词语解释

栖 息:停留,休息。

寥 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 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 冽:水清。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古代诗歌四首》

一、文学知识

《古代诗歌四首》

①《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微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的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色,显示了他有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②《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

诗的第三联点明诗人行旅的时间是残冬将尽,新春伊始之际,又是残夜将尽,黎明来临之时。“海日生残夜”,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江上日出图!明明是江上日出,诗人却称“海日”,这并非有意夸张,而是真实的感受。下句“江春入旧年”写时序的变换。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是“江春”闯入了“旧年”。海日紧接残夜面生,江春不待旧年之完结而入。时光流逝,天运无情,而诗人“犹自音书滞一乡”,怎么不激起强烈的眷怀故土之情呢?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

④《天净沙 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十二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

第 10 页 共 17 页


七年级(上)字词文常知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现代通信系统4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