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柏师承学堂
简介:
刘方柏,主任中医师,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和“博士中医班”导师。长期致力于疑难病和仲景学说研究,临床累计诊治病人已达50万。代表著作:《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人民军医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冷僻经方如何临床“唤醒”
刘方柏(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 刘观涛按:
在三年前,我曾经和四川省名中医刘方柏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在四川峨眉山聚会“伤寒论剑”。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刘方柏先生先生按峨嵋论剑之约,完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著作《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
这本书的缘起是我和刘方柏教授的一次深谈,我提到:
当代每位临床家常用的方剂,通常不过百首而已。可以把临床家常用百首方剂,作为其辨证论证体系的“微观辨证”。最精细的辨证,莫过于直辩方证。我多么希望中国最优秀的临床大家,能够推出自己临床经验的精华100方证病机解析啊!
今年夏天,我和刘方柏教授、李赛美教授,又要再聚会,期待“伤寒再论剑”!
刘方柏,主任医师,1941年6月生于重庆市巫溪县。少年从师习医,后入成都中医学院深造,再入全国名医江尔逊高徒班(研究生性质)学习。在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一直恭身于临床,服务于患者,诊治
第 1 页
病人数以十万计。近二十余年来致力于疑难病症临证思维和具体诊治的研究工作。 著有《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正文:
各位专家和朋友们好。因为只有一个钟头的演讲,所以内容有所侧重。我选这个题目的主要原因是想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呢,要唤醒沉睡的经方,首先要唤醒我们使用经方的人,要唤醒我们大家对经方全方位的关注,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就是我本人搞经方,专门从事经方研究30多年,我本人搞医已经50多年了,在经方的使用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通过这个会议,把这些经验与大家做一个交流。第三,那就是经方的研究,冷僻经方的唤醒不是什么高深难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参与都能做到的,大家如果都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都能够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就达到了第三个目的。如果今天一个小时的演讲,这三个目的都能够达到,那就不枉大家在这里坐一个钟头了。
经方是治疗疑难病症的法宝,蕴涵着无尽治疗疾病密码的载体。但是精妙绝伦的经方,却有很多置于被废用或者是半废用的地位。这不仅削弱了经方整体的功能,同时也减少了它的应用面,所以唤醒这些沉
第 2 页
睡的经方,必将健全经方的整体功能,扩展经方的应用空间,揭示仲景的奥秘,进而为经方的应用补上完美的一笔。
那么什么是冷僻经方呢?所谓冷僻经方,就是虽然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而却因种种原因,历代医家既少使用,多数文献也少有记载;或虽然有记载,也因为没有丰富的临床材料的支撑,仅仅是随文衍义的一些论述,这样一类方子,我们把它叫做冷僻经方。冷僻经方,我做了一下统计,《金匮要略》的杂疗篇、禽兽鱼虫禁忌、果实菜谷禁忌这三篇共有44个方剂,是基本不用的,扣除了这个之外呢,还有很多方剂是分布在很多篇章当中,加起来也有40多首,我们把336首扣除这44首,还有292首,那么扣除这个之后呢,还有40多首,占经方总数的14%的冷僻方,因此唤醒它很有意义。
现在我们讲第二个问题,造成经方冷僻的原因。为什么仅这么多方就那么多没有人用呢?在将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呀,名家倍出,从来没间断过,但是为什么这些方剂无人问津呢?是它没有效吗?不是的,我用这些方非常的有效。是它论述的比较混乱吗,都是一样的论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方冷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第一就是把附方看
第 3 页
成了附带,《金匮要略》在九个篇章中,有附方28首,这28首方由于它本生没有记载在正式的条文里边,所以呀我们背诵条文的时候没有背,我们以前都要讲究背诵条文,《金匮要略》这个附方谁都不背的。那么讲的时候呢,老师也没重点讲,我们用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想到它。实际上潜意识当中,都认为是附带提到的,因此把附方看成了附带,这是一个主要原因。第二个就是受时代影响而废用,这2000多年来呀,人们的习俗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一些药人们就感到不洁净,或者是不雅,或者是炮制很难,制作很难,等等的原因,因而含有这些药的方就没有人用了。第三,是因为少见历代施治验案而遭怀疑。每一个经方都有成千上万的临床验案的支持,历代都如此。但是有些方没有验案的记载,这本来是没有范本可以参考,人们就少用这个方,但是反过来又因为没有人用这个方,人们又怀疑它不是仲景的方,在我们中医学术上也是一个弊病,尊古崇经的学术氛围,人们更加对它产生排斥感,不作必要研究,这是一部分方成为冷僻的第三个原因。第四,那就是所治病症发病率低,只见于某一个条文,这一个条文只治这一个病,这个病本身临床就少见,久而久之这个方再没有人用了。第五,因为轻视局部用药而被忽视。我们内科医生有一个习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