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9.(答案:①—c ②—d ③—e ④—b ⑤—a)90.(答案:①—d ②—c ③—a ④—e ⑤—b)91.(答案:①—c ②—e ③—f ④—b ⑤—d ⑥—a)92.(答案:①—d ②—c ③—a ④—e ⑤—b)93.(答案:①—d ②—c ③—a ④—e ⑤—b)94.(答案:①—a—A ②—e—F ③—d—E ④—f—B ⑤—c—C ⑥—b—D)95.(答案:①—a ②—c ③—b ④—d)96.(答案:①—d ②—a ③—b ④—c ⑤—e) 四、综合题
97.(答案: 第一问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第二问 罗贯中 曹雪芹 吴承恩 施耐庵第三问 甲 丙 丁 乙)98. (答案: 第一问:C 第二问:A 第三问:A) 99. (答案: 第一问:周朝 第二问:礼 乐 射 御 书 数)100.(答案: 第一问:王羲之 第二问:《兰亭序》或《兰亭集序》 第三问: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01.(答案: 第一问:对偶
第二问:常恐秋节至 老大徒伤悲
第三问:律诗都是八句的 ,律诗的偶数句要压平声韵,绝句是四句的。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附简单介绍: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
102.(答案:第一问:为有源头活水来第二问: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的有心人。第三问: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县城南的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或说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也可。(宋代四大书院本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抗日战争中石鼓书院为日军所毁,故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 103.(答案:第一问: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第二问:苏洵、苏辙第三问: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104.(答案:第一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第二问:柳或垂柳第三问:比喻和拟人)105.(答案:第一问: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第二问: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第三问: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成果。由殷商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到秦的大篆和统一后的小篆,再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以后的楷书,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主流过程。隶书通行后的草书和楷书通行后的行书,是这一种演变的两个旁支。106.(答案:第一问:板桥体第二问: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问:答案一 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义,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可见,“难得糊涂”需要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的气度。
答案二 难得糊涂也是一种自我解嘲,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注:此仅为参考答案,考生回答出大
致意思即可)附引申意义“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若一个人对于人生事理了解透彻的话,这个人就会看到人性中的很多缺点和弱点。过于明查的人就会因此而在为人处世上处处挑剔,难以容人。而对于不正直的人来说,他可能会因此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取私利,败坏社会纲纪法度。因此,从过于明察苛求的聪明转入宽以待人的“糊涂”则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大概才是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真实目的所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须从公心出发,放一着让人,退一步行动。然,这个充满私欲的时代有几人不是为了自己事后求得别人或者上天的福报,而是为了处世的当下心安理得?又有多少人做事于心无愧?如今的官场也流行那句“难得糊涂”。但是“难得糊涂”却了成了“不分是非,不负责任。”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做事没有原则。有几人能理解板桥先生的“糊涂”,是一种清醒的蔑视,是对腐败现实的抗议,是清风自拂的坦荡胸怀。107.(答案:第一问:吏﹑户﹑兵﹑刑﹑工 第二问:两江,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注:不提上海也算对)两江是清王朝的财赋重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区。附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第三问:称谥号曾国藩死后被谥“文正”。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或者或第三问:静以修身 由俭入奢易 成由勤俭破(败)由奢 (注:任选两句作答,答对即可。)108.(答案:第一问;毛体或毛体书法 第二问:唐代 史称“草圣” 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答出一个即可。)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第三问: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或者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书法知识要点答案
一、选择题109. (答案:D,美术术语)110. (答案:C)111. (答案:B,论书为颜之推;八决为欧阳询;海岳名言为米芾)112. (答案:D,临帖六法:实临法、指临法、心临法、意临法、创作临习法、临摹互补法)113. (答案:A,《力命表》为钟繇作品;《松风阁》是黄庭坚的作品;《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作品)114. (答案:C。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115. (答案:A)116. (答案:D,A、B、C为下款敬语)117. (答案:C)118. (答案:B)119. (答案为D,《丧乱贴》为王羲之名作。) 120. (答案为B,其余三位都更以政治闻名。)121. (答案为D,《自叙帖》是怀素的作品。A项为苏轼作品,B项为米芾作品,C项为黄庭坚作品。)122. (答案为C,“顿首”为下款敬词。) 123. (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24.(答案:楷书之祖125.(答案:棱角、折木、柴担)126.(答案:扬雄127.(答案:“永”
字八法)128.(答案:谢尚、谢奕、谢安)129.(答案:尖、齐、圆、健)130.(答案:松烟墨、油烟墨)131.(答案:安徽)132.(答案:端砚、歙砚、洮砚或临洮砚、澄泥砚) 三、判断题
133.(答案:√) 134.(答案:×,应改为赵孟頫) 135.(答案:√) 136.(答案:√) 137.(答案:×,正确顺序应为篆、隶、草、楷、行) 138. (答案:√)
四、连线题139. (答案:①-d、②-c、③-b、④-a)140. (答案:①- c- B;②- a - C;③- b- A)141. (答案:①-E,②-F,③-G,④-H,⑤-D,⑥-C; ⑦-B,⑧-A)142. (答案:①-C-b; ②-D-a; ③-A-d; ④-B-c)143. (答案:①—b,②—a,③—d,④—c。) 144. (答案:①—c,②—b,③—a。) 145. (答案:①—f,②—c,③—e,④—b,⑤—a,⑥—d,⑦—h,⑧—g。)146. (答案:①—c,②—a,③—d,④—b。) 五、名词解释。
147.(答案:又称“瘦金体”,楷书之一种,宋徽宗赵佶所创。其特点是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之势。)148.(答案: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149.(答案:书写在书籍、碑贴、书画作品上的用于评论、考证等方面的文字。)150.(答案:以左手枕于右腕之下运笔书写的方法。)151.(答案:又称“正锋”,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峰保持在点画的中线。它是各种笔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152.(答案:指草书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连续书成,故称一笔书。相传为汉代张芝首创。) 153.(答案:指字的点画间架安排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布置。)154.(答案:点画虽断,而笔势相连,能给人贯通、协调、完整的美感,即所谓“笔不到而意到”。)155.(答案:书写点画的重要笔法,指点画两头藏锋,不露痕迹。藏头,指笔尖逆入纸面,藏锋而行;护尾,指全力收毫,回收锋尖。)156.(答案: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157.(答案:古代刻碑,先用朱色在碑上写好字,然后再刻。书丹在后世成为写碑志的统称。)158.(答案:形容用笔像大雁的足迹印在平坦的沙滩上那样深沉,像鱼儿从深水里跃出那样有力。)159.(答案:一般指历代流传下来的好的书法作品,可供人们效法学习的书迹。)160.(答案:蚕头,指颜体横竖起笔处较重,有点像蚕的头部。燕尾,指捺笔结尾处略呈分叉之形,如同燕子的尾巴。又指隶书横画两端的笔势,起笔处似蚕头,收笔处似燕尾,呈向上飞扬的气势。)161.(答案:古人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在暗室中,把纸与法书放在窗洞上,被光透视,然后双钩填墨,制成摹本,称之为响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