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就变得很大了。
三、关于面子问题的内涵研究
面子问题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有很多人把面子视为人生的第一要义。维护面子是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一条社交礼仪上的规矩。 西方也有人提出了面子理论,比如Brown和Levimon的面子理论就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髓然是建立在西方的文化基础之上,但是与中国的面子问题还是有共通之处的。Brown 和Levim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iii。他们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礼貌就是为了保护面子,降低面子威胁行为的威胁程度。
中国人的面子分为争面子和给面子两部分。人在社会生活中要争那个面子,争那口气,就需要别人给面子,给予尊重。面子的实质就是自尊。维护面子就是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希望别人都能够尊重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同与肯定。面子总是受到中国人的追捧是因为面子能给人以自尊心的满足。面子也是一种荣耀,“为国争光”就是要维护国家的面子,维护国家的荣耀。
另一方面,中国人在争面子维护自尊的同时,也会显得过于极端,“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这么个道理。有的人用尽全力去维
6
护面子,有些可能是不必要的面子,说到底就是维护虚荣。这样往往让自己难堪。伯夷叔齐就是死要面子最后饿死于首阳。现实生活中也有人通宵排队买车票只因要面子答应能帮人家弄到票。
面子问题与实际利益也是挂钩的,其本质核心是权力。面子越大,越是受人尊重,说话的分量就越重,事实上就是权力了。有很多农村全村都要听从最长者的话,梁山一百零八将都能够听从宋江,就是因为他的面子最大。而对于这样一种无形的道德的权力,人们都是想要争取的,所以人们就更加地注重维护自己的面子了。
四、面子问题与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完全脱离文化的教学往往是不可能的。但是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了文化教学,尤其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语言上的折射(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就目前而言,跨文化教学的现状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仍然侧重于语法的教学。因此在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加强文化教学的重视力度,设立专门的文化课程。
面子问题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文化知识,对于留学生而言,首先应该掌握关于面子问题的种种表象,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下正确的用词、说话。而对于面子问题的内涵掌握可以在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加以领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为留学生创造相应
7
的情景来理解和掌握中国人的说话技巧,不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下做好工作。而对于内涵的研究,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文化的面子问题与西方文化的个人自尊,骑士精神相比较。
文化教学应当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对于留学生而言,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同样是一门精彩的课程。
参考文献:
i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李晓琪,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引用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周小兵,《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六期 iii
Brown,P&S.Levimon.1987.Politeness~Some Un/tm'sa/s/n Usage.c~ ,iage University Press
ii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