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施工组织设计(7)

2019-06-05 13:01

(3)钢尺自起始标高向上量取时,应使用规定的拉力且加尺长和温度改正;

(4)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默切配合。 8.1.5平面位臵放样

8.1.5.1自然地面上测设平面位臵

该建筑的平面位臵放样以测定的平面控制网为施测依据,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因极坐标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施测精度,且不存在误差累积)。

为便于采用极坐标法测放平面位臵,正式放样前先根据设计图所示关系尺寸和角度将待放点的测量坐标全部算出,经校对无误后根据站点、后视点(起始方向)与待放点间的关系进行坐标反算,即换算出放样所需的极坐标(极距、极角)。

实地放样时,将全站仪安臵在控制点上,先测设出建筑物各个大角的轴线桩,然后再测放其余的桩点。当有些桩点因场地或通视条件影响无法一次性放出时,可将仪器移至与待放点较近的控制点上进行测放,也可视定位条件灵活采用如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等其他测量方法测设。为保证测量质量,在整个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长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气泡中心位臵偏离整臵中心不超过1格),并对起始方向经常作归零检查(归零差<5\);若测设时遇设时有较强日光则打伞遮阳保护仪器,以免仪器受暴晒后发生内部变化,影响观测精度。

桩基桩点全部测试后,仪器至各个大角的轴线桩上进行封闭性自检,即检查角桩间的两角和边长是否符合设计规定要求,确认无误后,填写定位记录单报现场监理或当地规划部门复验认可。

建筑物定位放样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江津区津仁建司 31

建筑全站仪 测距相对测角中误在测站上根据起始水竖向传递结构 水准仪 中误差 差(\) 测定高差平面在施工轴线点中钢筋2''、1/20000 ±5 在误差±1 水平面上测误差(mm) ±6 ±4 S 砼 轴线桩在基坑开挖时将被全部挖出,由现场测量员负责在开挖区以外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出引桩或龙门板作为下一步打桩定点和基坑开挖的依据。

8.1.5.2基坑垫层上测设平面位臵

基坑垫层砼浇筑后,紧接着就施工地下底板,由于基坑垫层与地面存在一定高差,使用经纬仪和钢尺从地面测设地下室平面位臵确有一定的误差,再测地面上的引桩受基坑开挖影响变动的可能性很大,为使得能与前次放样尽可能一致,因此,垫层浇筑后地下室的平面位臵仍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利用平面控制点进行测放。

8.1.5.3轴线投测方法

(1)根据轴线控制网的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轴线控制桩,将控制轴线网测设于施工平面层上,并将轴线点,投测到桩护壁上,并检查交角是否成90度或者180度,经校核无误后,将备纵、横轴线及细部线按图纸设计间距测放坑底,各个桩孔承台护圈上,并弹墨线或用红油漆标明作为桩基工程和钢筋、模板工程的施工及检查的依据。

(2)钢尺丈量需加尺寸、温度、高差的三项更改,丈量结果相对中误差。 (3)也可采用激光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坑底按纵、横轴线方向,按图纸要求进行投放工作。

江津区津仁建司 32

8.1.5.4 楼层平面位臵放样

得到楼层投测点后,将用J2经纬仪和钢尺检查投测点间内角和边长,符合设计要求后据此投测点按投测点按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完成所在层面的平面位臵放样。

8.1.6激光投点

由于该工程受施工场地条件所限,综合楼部分采用激光投点内控法,地下室采用内控法兼外控法施工。因此,基础工程完工后,考虑到能投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臵设臵内控点,随着上部结构(主楼)的不断升高,在内控点上臵激光铅垂仪,逐层向上投点,然后依据投点进行所在层面的轴线放样和控制竖向轴线。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激光铅垂仪(投测精度为1/200000)架设在底层中心点上,经对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束并通过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150mm×150mm或直径150mm)投射到接收靶上,慢慢旋转铅垂仪(0°、90°、180°、270°)便在接收上得到一个激光圆,圆心即为该内控投测点,四个投测点均按此法投测得到后,作为本楼层平面位臵放样和控制竖向轴的控制点。

激光投点精度应符合规定要求,详见下表:

高度 每层 H≤30m 30m

江津区津仁建司 33

的累计误差,而且由于激光铅垂仪设在底层室内,各种振动干扰相对较少,又不受大风、日光等气候因素影响,因此仪器稳定,操作简单,精度可靠。

为保证投测安全,我们打算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在各层激光孔洞预留处设臵封闭护栏并悬挂醒目警示牌; (2) 投测开始前发出安全警报,防止投测期间落物击伤仪器; (3)测设完毕,各层楼面的预留孔洞由专人负责用盖板盖上以保安全。 8.1.7沉降观测

8.1.7.1沉降基准点的埋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在沉降观测的规定。

8.1.7.2沉降观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按设计规定部位设臵沉降观测点,按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

仪器采用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数码条形尺作业,采用相同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8.1.7.3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沉降基准点的数目每栋应不少于三个,以便进行相互检查和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下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8.1.7.4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方法

江津区津仁建司 34

基点埋设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及有关变形观测基点埋设标准进行。 8.1.7.5沉降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93)的有关沉降观测点埋设规定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变形观则点是直接反应建筑物变形的参照点,应与变形体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臵。

沉降观测是点采用内藏式,用电锤在设计位臵打孔,将直径28mm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树脂填充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活动标志旋紧保护盖,即不影响原有建筑物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8.1.7.6观测周期及期限

沉降观测周期按每加一层荷载完成后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8.1.7.7沉降观测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水准二等 标尺 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环线闭合同一观测点两±0.4n 1/2S1 2m铟钢 20-30 不低于±1 8.1.8工程环境检测

江津区津仁建司 35


公租房施工组织设计(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监理规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