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s; C、20s; D、30s。
291、不间断供电装置(U、P、S)型应急电源的工作时间,应按生产技术上要求的停车时间考虑。当它与自启动的发电机组配合使用时,不宜少于( C )。 A、20min; B、15min; C、10min; D、5min。
292、配电所、变电所的高压及低压母线宜采用( A )接线。 A、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 B、单母线带旁路母线;
C、分段单母线带旁路母线; D、分段双母线带旁路母线。
293、10kV或6kV母线的分段处,可装设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的条件是( A )。 A、不需要带负荷操作且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时; B、当电源进线处设断路器,有要带负荷操作要求时; C、当电源进线处设隔离开关,有要带负荷操作时要求时; D、电源进线为放射式专线供电,有要带负荷操作时要求时。
294、当需要进行负荷切换或备用自动投入(BZT)时,10kV、6kV分段单母线,母线分段处宜装设( D )。 A、隔离开关; B、隔离插头; C、熔断器; D、断路器。
295、两配电所之间的联络线,当两配电所可互为备用,即联络线有可能双方向送电时,应装设的开关设备是( A )。
A、两侧都装设断路器; B、两侧都装设隔离开关;
C、一侧装设断路器,另一侧装设隔离开关;
D、一侧装设带熔断器的负荷开关,另一侧装设隔离开关。
296、向频繁操作的高压用电设备供电的出线开关兼做操作开关时,应选用( C )。 A、负荷开关;
B、负荷开关加熔断器;
C、具有频繁操作性能的断路器; D、不带熔断器的真空接触器。
297、当出线为架空线时,10(6)kV固定式配电装置出线断路器的线路侧( A )。 A、应装设隔离开关; B、可不装设隔离开关; C、严禁装设隔离开关; D、不应装设隔离开关。
298、当出线为有反馈可能的电缆线路时,10kV、6kV固定式配电装置出线断路器的线路侧( A )。 A、应装设隔离开关; B、可不装设隔离开关; C、严禁装设隔离开关;
D、不应装设隔离开关。
299、10kV或6kV固定式配电装置中,当采用熔断器负荷开关出线时,母线与熔断器负荷开关之间( A )。 A、应装设隔离开关; B、不应装设隔离开关; C、可不装设隔离开关; D、严禁装设隔离开关。
300、配电所、变电所架空进、出线上的避雷器回路中( B )。 A、应装设隔离开关; B、可不装设隔离开关; C、严禁装设隔离开关; D、不应装设隔离开关。
301、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 B )。 A、应分别单独装设隔离开关; B、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C、可不装设隔离开关; D、严禁装设隔离开关。
302、由地区电网供电的配电所电源进线处,宜装设供计费用的( A )。 A、专用的电压互感器和专用的电流互感器;
B、专用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宜与其他仪表共用; C、专用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宜与其他仪表共用;
D、与其他仪表共用电流互感器,但不宜与继电保护装置共用电流互感器。 303、当变压器在本配电所内以放射式专线供电时,变压器一次侧( A )。 A、可不装设开关; B、必须装设开关; C、必须装设熔断器;
D、必须装设熔断器负荷开关。
304、当以树干式对变压器供电时,变压器一次侧( C )。 A、可不装设开关; B、应装设隔离开关;
C、应装设带保护的开关设备或跌开式熔断器; D、不应装设开关。 305、当出线回路较多、或有并列运行要求、或有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时,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二次侧(10kV或6kV)的总开关,应采用( D )。 A、隔离开关; B、隔离触头; C、熔断器; D、断路器。 306、当出线回路较少,且无并列运行要求,又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时,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二次侧(10kV或6kV)的总开关的选型原则是( A )。 A、可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 B、必须选用断路器; C、必须选用熔断器; D、必须选用负荷开关。 307、当有继电保护要求或需自动切换电源时,10/0.4kV配电变压器二次侧总开关和母线分段开关选用( A )。
A、低压断路器; B、隔离开关; C、隔离触头; D、熔断器。
308、除用电设备容量较大、负荷集中、选用更大容量变压器运行合理的情况外,变电所中单台变压器(低压为0.4kV)的容量不宜大于( B )。 A、1600kVA; B、1250kVA; C、1000kVA; D、800kVA。
309、多层或高层主体建筑内的变电所,其变压器宜选用( A )。 A、不燃或难燃型变压器; B、带护罩的油浸式变压器; C、防腐型油浸式变压器; D、防尘型油浸式变压器。
310、变电所所用变压器,当装在高压配电室中的高压柜内时,其油量应小于( C )。 A、200kg; B、150kg; C、100kg; D、75kg。
311、当变电所高压断路器的电磁操动机构采用硅整流合闸时,宜设两回路所用电源,并注意其中一路应引自( C )。
A、母线电压互感器;
B、连接在另一段母线上的所用变压器; C、接在电源进线断路器前面的所用变压器; D、另一段母线电压互感器。
312、供一级负荷的配电所或大型配电所,当装有电磁操动机构的断路器时,直流操作电源应采用( A )。 A、220V或110kV蓄电池作分、合闸电源; B、硅整流器合闸,电容器储能分闸; C、硅整流器合闸,48V蓄电池分闸;
D、硅整流器合闸,小容量镉镍电池分闸。
313、当高压电容器组为星形接线,电容器组的中性点应( A )。 A、不接地; B、直接接地; C、经电阻接地 D、经电抗接地。
314、高压电容器组与放电装置之间( A )。
A、不应设置开关或熔断器,而应直接连接(不含保护单台电容器的熔断器); B、可以设置自动接通的触点; C、可以设置断路器; D、可以设置负荷开关。
315、低压电容器组与放电装置之间,可设置( B )。 A、刀开关;
B、自动接通的触点;
C、熔断器;
D、带熔断器的刀开关。 31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中规定,公共连接点(PCC)是指( A )。 A、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B、企业专用总变电所,向所属各车间供电的母线处; C、车间变电所向所属各工段供电的母线处; D、动力配电箱向各设备供电的母线处。
317、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由波动负荷产生的电压变动限值,与公共连接点的( A )有关。 A、电压等级和电压变动频度 B、短路容量; C、供电能力; D、电压偏差。
318、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由波动负荷产生的闪变限值,与公共连接点的( B )有关。 A、短路容量; B、电压等级; C、供电能力;
D、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319、按GB 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规定,闪变限值有两种:“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闪变限值(简称PCC限值)”和“任何一个波动负荷在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单独引起的闪变限值(简称单个用户限制)”。这两种限值的关系是( C )。 A、两种限值在数量上是相同的;
B、两种限值在数量上是不相同的,但用户只要符合其中的任一种限值即可;
C、应根据PCC限值,按一定算法扣去背景值,再根据该用户协议用电容量与PCC供电能力之比,按一定算法求出该用户的单个用户限制;
D、应根据PCC限值,不考虑背景值影响,再根据该用户波动负荷容量与PCC供电能力之比,按一定算法求出该用户的单个用户限值。 320、当用户供电电压大于35kV时,不经闪变核算就可直接入电网的条件是:公共连接点短路容量与波动负荷视在功率的变动量之比为( D )。 A、80以上; B、120以上; C、500以上; D、1000以上。
321、三相电力系统中,三相电压不平衡程度的定义是( B )。 A、电压零序分量与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百分比; B、电压负序分量与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百分比; C、电压零序分量与额定电压的方均根值百分比; D、三相电压差值的最大值与额定电压的百分比。
322、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电压不平衡度的允许值为( D )。 A、0.5%; B、1.0%; C、1.5%; D、2%。
323、接于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起该点正常电压不平衡度的允许值一般为( B )。 A、0.5%;
B、1.3%; C、2%; D、2.5%。
324、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的允许值为( B )。 A、±0.1Hz B、±0.2Hz; C、±0.3Hz; D、±0.4Hz。
325、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的允许值,当系统容量较小时,可以放宽到( A )。 A、±0.5Hz; B、±1.0Hz; C、±1.5Hz; D、±2.0Hz。
326、电力系统频率偏差的定义是( D )。 A、实际最大值与实际最小值之差; B、实际值和标称值之差;
C、实际值和标称值之差与标称值的百分比;
D、实际最大值与实际最小值之差与标称值的百分比。 327、谐波含有率(HR)是指( D )。
A、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流倍(大于1)的分量; B、从周期性交流量中减去基波分量所得的量; C、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的整数比;
D、周期性交流量中含有的第h次谐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与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28、总谐波畸变率(THD)是指( A )。
A、周期性交流量中的谐波含量的方均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B、从周期性交流量中减去基波分量所得的量;
C、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大于1)的分量; D、周期性交流量的方均根值。
329、测量谐波时,为了区别暂态现象和谐波,对负荷变化快的谐波每次测量结果,可取( C )内所测值的平均值。 A、1s; B、2s; C、3s; D、5s。
330、电压损失的定义是( B )。
A、受端电压与送端电压相量的几何差; B、受端电压与送端电压的代数差; C、受端电压与网络标称电压的代数差; D、送端电压与网络标称电压的代数差。
331、在配电线路受端加装电容器以减少线路电压损失,其适用的情况是( D )。 A、受端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很高; B、配电线路的感性电抗很小;
C、配电线路的感性电抗虽然很大,但受端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已接近于1.0; D、受端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低,而配电线路的感性电抗又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