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以育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观念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的“导演”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主演”,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点燃心中的“火把”,培养自主精神,勇于探索,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生存》中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还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所谓学材=教材+教法。教学中,教师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实现教材转化,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了正确方法,对于增强创新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教材教学的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多参加实践,多接触社会问题,在经历实践的同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完善自我,提高创新能力。
俗语说:\给人一鱼,只供一粥一餐,授人以渔,受用一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跨世纪新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已成了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的生存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
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要培养创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教师还要意识到,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是无情的,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没有紧迫感,还是一如既往、四平八稳,等待你的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还要全方位地反省自我,严格地剖析自我,找出自身的弱点,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只有审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才能使创新成为一种“内驱力”,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自觉自愿地以创新为已任,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创新实践。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和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险,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用开放的胸襟、包容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有
效的措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为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