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原则总结 1.能
放
一
排
绝
不
放
两
排
;
2.300宽以上的梁应配置4肢箍;
3.A.当梁的宽度大于400毫米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三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毫米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余四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B.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毫米和20倍箍筋直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毫米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均不宜大于300毫米。
4.边框梁有次梁垂直相交时,腰筋应加注N
5.纯悬挑梁不注明跨数。
5.悬挑梁端负筋至少加大一级,箍筋全加密。
6.一端与墙垂直相交,另一端不与框柱或墙平接的梁,可编为次梁,箍筋不必设置加密区。
7.梁支座筋在柱两侧宜尽量贯通。
8.主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10-1/12,次梁不宜小于1/16. 当建筑净空间使用受限、梁高取值小于经验公式时,应进行严格的刚度和强度计算、且应进行严格的刚度和强度计算、且应满足规范要求。
10.梁大垮接小垮时,小垮梁负筋宜拉通。其余情况,除架立
筋
外
,
负
筋
不
得
随
意
拉
通
。
11.
12.新高规增加连梁最大、最小配筋率要求。
13.剪力墙结构连梁中,非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底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底
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宜符合下表,不符合则按实配钢筋进行连梁强剪弱弯的验算。
14.一端与墙或柱连接、另一端与梁连接的梁,如何编号及构
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