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
一、常数(仪器编号: )
水箱液面高程▽0 cm,上管道轴线高程▽= cm。
上
D1= cm;D2= cm;D3= cm;(D4= cm。) 表5—1 测点编号 管径(cm) 两点间距(cm) 1 4 *******2 3 4 4 6 5 6 6 7 4 8 9 13.5 10 11 6 12 13 10 14 15 29 16 17 16 18 19 16 注 :(1)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2,测点16、17为D3,其余均为D1。 *
(2)标“”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图5—2)。
(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10、11为弯道非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点。
二、记录表格 表5—2 测记(z?p?)数值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单位:cm
Q cm3测点 编号 1 测次
2 3 体时积 间 /S 三、计算表格
表5-3计算数值表 (1)流速水头
Q= cm/S 管径d (cm) A 23Q= cm/S 3Q= cm/S 3V (cm) (cm/S) V2 2g(cm) A 2V (cm) (cm/S) V2 2g(cm) A 2V (cm) (cm/S) V2 2g(cm) av2(2)总水头(z??)
?2gp测点 编号 1 测次 2 3 Q (cm/S) 3
四、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和测压管水头线P-P(轴向尺寸参见图5-2,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5-2上)。
提示:
1、P-P线依表5-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13数据不用; 2、E-E线依表5-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3、在等直径管段E-E与P-P线平行。
图5-2
五、成果分析及结论:
六、思考题: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1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5、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2
实验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一、常数:(仪器编号: )
管径内径d= cm,活塞直径D= cm,空桶重GK= kg。
二、记录表格 测 次 1 2 3
三、计算表格 测流量Q 流速V 动量力F 次 (ml/S) (cm/S) (N) 1 2 3 活塞面积A 2(cm) 作用于活百分误差 塞上的水R?(F?P)/p?100% 压力P(N) 体积或水重 V(ml)[G](kg) 时 间 (s) [管嘴作用水头] [h0(cm)] 活塞作用水头 hc(cm) 四、成果分析及结论
五、思考题:
1、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动量修正系数?1,并与公认值(?1?1.02?1.05)比较,如不相符分析原因。
3
2、带翼片的平板在射流作用下获得力矩,这对沿X轴方向的动量力有无影响?为什么?
3、活塞上的细导水管出流角度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