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2020-04-16 10:41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班 级:模具姓 名:严超学 号:指导老师:龙吟 081

20082400511047

2010年7月

目录

一 原始材料数据 二 工艺分析

三 分析塑件的工艺性 四 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五 工艺计算 六 模具总体结构 七 选择压力机型号 八 模具设计 九 冲压工艺文件 十 参考资料

1.原始材料

图 1 2. 工艺分析

该工艺只有冲裁工序,从尺寸精度来看,未注公差,可视为IT14级,都在冲压件的经济精度范围内。由于零件尺寸小,位置公差按最大尺寸的尺寸公差(IT14级为0.52mm)的1/2确定,为0.26mm。

从结构、尺寸来看,零件各部尺寸均较小,需校核槽宽和槽深,中心孔—槽边距。参照冲裁件公益性的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槽宽3mm>1.5t,计算得槽深8mm<5×3mm,孔边距4.75mm>1.5t,因而该零件各部结构、尺寸是满足冲裁件工艺要求的。但冲裁间隙小,模具零件刚性差,模具设计过程中要予以充分考虑。

3.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1)列出全部单工序。该零件的冲压只有冲孔和落料两道工序。 (2)冲压顺序安排。根据该工件的材料厚度、尺寸大小和生产纲领,显然宜用调料毛坯在级进模或复合膜上生产,因此其冲压工序安排应是先冲孔,后落料,或用复合膜同时冲孔落料,

(3)工序组合。既然只适合用级进模或复合膜生产,可行的工序组合只能有下面两种:

1)级进模生产:冲孔和落料两步。

2)复合膜生产:同时冲孔和落料。检查凸凹模壁厚,最小处为2.5mm,大于材料厚度的1.5倍且大于1.4mm,所以正、倒装式皆行.

4.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以上两个方案在工艺上局可行,但考虑到零件很小,又是大批量,所以选择倒装复合膜生产。排样图如下。

图 2 5.工艺计算

(1)计算条料规格和材料利用率。根据上图所示的排样图,条料毛坯尺寸为B=33mm,一个进距的材料利用率η为

η=(nA)/(bh)×100%

式中 A——冲裁件面积(包括小孔)(mm2) n——一个进距内的冲裁数目 b——条料宽度(mm) h——进距(mm)

则 η=3.14×15^2/(32×33)×100% =66.3%

(2)计算冲压力。根据产品尺寸,计算得一模一件的总冲裁长度为L=190.2mm,取L=190mm。 查Q235的抗拉强度σ力为

F冲=Ltσb =190×1.5×450N=128250N=128KN

先假设模具的卸料和顶料均为弹性机构,来计算总冲压力,并且计算卸料力和顶料力时,不分冲裁区域,都以总冲裁力为基准。 查相关经验表格,得卸料、顶料系数分别为

KD =0.06 KX =0.04 可计算得卸料力、顶料力分别为

FX = KX F冲 =5.12KN FD = KD F冲 =7.68KN

b =450MPa,材料厚度

t=1.5mm据此求得冲裁


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1919-1949)经济史部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