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习题编写(有答案)

2020-04-16 10:43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_铅垂线_________。

2、 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____大地水准面___________。 3、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_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____和步步有检核。

4、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大地水准面 的铅垂距离。 5、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平面坐标和 高程 表示。

6、 在球面上用地理坐标表示点的平面坐标时,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

经纬度表示。

7、测量的基本工作为_____测角度_____________、测距和测高差。

8、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椭球体面 。

9、将地面点由球面坐标系统转变到平面坐标系统的变换称为 投影 。

10、测量上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 x轴,横轴为 y 轴。

二、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C )。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2、 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B)表达的。

A 直角坐标 B 经纬度 C 距离和方位角 D 高程 3、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B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 B 大地水准面 C 任意水准面 D 赤道面 4、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 B. 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 C. 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 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5、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相关参数将其在实地标定出来的工作是(B)

A 导线测量; B 测设; C 图根控制测量; D 采区测量; 6.、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B)。

A 法线 B 铅垂线 C 经线 D 任意直线 7、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差与起算水准面的关系是(A)。

A 不随起算面而变化 B 随起算面变化 C 总等于绝对高程 D 无法确定 8、某地位于东经130度40分30秒,则其所在的高斯投影6度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B)度 A.130 B.129 C.132 D.128 9、我国1985年高程基准以某海的平均海水面为高程的起算面,这个海是(D )。 A:东海; B:北海; C:南海; D:黄海。 10、测量上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下正确的是:( A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大地水准面?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2、什么是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3、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X=3403563.763,Y=14367612.489,问:

(1)该点位于60带的第几带?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8分) 答:(1)该点位于60带的14带;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810;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西侧;

(4)Y=367612.489-500000=-132387.511米,所以该点距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为132387.511米。距赤道的距离为:3403563.763米。

第二章 水准测量

一、填空题

1、 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和水准支线。

2、水准测量时对某一水准尺进行观测时的基本步骤是粗平、瞄准、______精平____和读数。 3、水准测量时对前后视距的要求是 尽可能相等 。 4、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 双面尺法 和变更仪器高法。

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和 望远镜 三部分构成。 6、水准仪是指能够提供 水平视线 的仪器。

二、选择题

1、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A)。

A、总为0 B、与路线形状有关 C、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2 、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前尺中丝读数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前尺中丝读数0728,则高差为(C)米。

A、-0.938 B、-0.466 C、0.466 D、0.938

3 、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D)。 A、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 B、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C、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D、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4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D)。

A、1.226m B、1.737 C、0.511m D、-0.511m 5 、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D)。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6、使用水准仪时,欲使水准管的气泡精确居中,应转动( D )。

A、目镜; B、物镜对光螺旋; C、制动螺旋; D、微倾螺旋。 7、一闭合水准路线,其观测结果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施测方向,请按BMA

?1?2?3?BMA路线推算),则其高差闭合差为: ( D ) BMA

1 1.789米

A.-1.234米; B.+1.234米; 1.452米 -2.057米

C.+0.024米; D.-0.024米;

2

-2.418米

3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视准轴?

十字丝中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2、水准测量的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推算出地面点的高程。

四、计算题

1、要测量A、B两点之间的高差,由于距离较远,因此在中间设置了两个转点P和Q,水准仪分别在AP、PQ、QB之间进行了三站观测,观测值如下表所示,试计算AB两点的高差。(10分)5.576

测站 I II III

点号 A P P Q Q B 读数(mm) 后视 2436 2547 2211 前视 0358 0402 0858 2、根据以下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所列观测数据,计算高差、转点和BM4点高程并进行校核计算。 高差 高程 测点 后视 前视 备注 (m) + - BM2 1.472 100.00 0.096 TP1 1.212 1.568 99.904 0.124 TP2 0.458 1.336 99.780 0.331 TP3 1.125 0.789 99.449 BM4 2.100 0.975 98.474 ∑a=4.∑b=5.∑(-h)=∑(+h)=0 793 1.526 校核267 计算 ∑a-∑b=-1.52HBM4-HBM2=-∑h=-1.526 6 1.526

3、根据附和水准路线点的观测成果计算下列表中的改正数、改正后的高差及各点的高程 点号 BM.1 Ⅰ 5 Ⅱ 7 Ⅲ 4 Ⅳ BM.2 ∑ 9 35 -1.476 -0.862 -6 -23 -1.482 -0.885 -0.245 -2 -0.247 46.812 45.330 +0.543 -5 0.538 47.059 -0.432 -3 -0.435 46.521 测站数 10 测得高差 (m) +0.748 改正数 (mm) -7 改正后高差 (m) 0.741 高程 46.215 46.956 备注 ?h允? HBM2?HBM1?-0.885 4、试完成下列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薄的计算

测站编号 后上丝 点 尺 下丝 后距(m) 号 视距差(m) 累积差(m) 前下丝 尺 上丝 前距(m) 方向 及 尺号 后k 前k 后-前 后k 前k 后-前 黑面 (m) 红面 (m) 标尺读数 K+黑 减 红 (mm) 平 均 高 差 (m) 备 注 1.614 A 1.156 1 ¦ 45.8 B 1.0 2.188 C1.682 2 ¦ 50.6 D 1.2 0.774 0.326 44.8 1.0 2.252 1.758 49.4 2.2 1.384 0.551 0.833 1.934 2.008 -0.074 6.171 5.339 0.832 6.722 6.796 -0.074 0 -1 1 -1 -1 0 0.8325 -0.0740 只用一把水准尺, K为尺常数 k=4.787 ∑(后距)=96.4 ∑a黑=3.318 ∑a红=12.893 每页检核 -)∑(前距)=94.2 -)∑b黑=2.559 -)∑b红=12.135 -------------- ――――― ―――――――― =2.2 ∑h黑=0.759∑h红= 0.758 ∑(平均高差)=0.7585 =第2站(累积差) 总视距∑(后距)+ ∑(前距)= 190.6 (∑h黑+∑h红)/2=0.7585


测量习题编写(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6年高企申报材料模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