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悉尼歌剧院
35、悉尼歌剧院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能用“美丽”、“漂亮”选词填空;熟读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悉尼歌剧院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不仅外形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开阔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熟读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句子。
2、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知道悉尼歌剧院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不仅外形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基本过程 一、谈话揭题。 1、问:2000年第27界奥运会在哪里举办? 交流,板书: 澳大利亚 悉尼 学习生字:澳 谁能介绍一下“澳大利亚”或“悉尼”? 2、朗读第1、2节,体会对话的形式,读来亲切、自然。 3、板书课题,读题。 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 1、分节读文,正音。 2、交流自学的生字:监、咖、啡、莎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4、交流。板书:外观漂亮 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3节。 1 / 6
补充说明 35.悉尼歌剧院
(1)指名读,找找悉尼歌剧院外观漂亮表现在哪儿? 交流后完成“词句活动室2”,再读读背背。 (2)理解:巧夺天工——精巧、精美的人工胜过天然。 为什么说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 交流:造型别致、三面临海、与悉尼大桥互相衬托 (3)朗读体会。 2、学习第4节。 (1)同桌读读,说说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体现在哪里? (2)交流。朗读。 3、学习第5节。 (1)默读,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记住建成日期:1973年10月20日 四、朗读全文。完成“词句活动室1”。 区分“美丽”、“漂亮”:有细微差别,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四 语言直播厅。 展示你喜欢的建筑物的图片,选一幅配上文字,向同学们作介绍。 教学过程2
基本过程 一 看图揭题,激发兴趣 1 朗读句子: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办的。悉尼,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的标志就是——悉尼歌剧院。 2 出示图片和课题:35 悉尼歌剧院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座歌剧院的?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 6
补充说明 35.悉尼歌剧院
2 读词语 出示:澳大利亚 仔细 结构 监控 造型别致 巧夺天工 3 指名分节朗读。 三 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3、4节,在文中用直线划出概括悉尼歌剧院两大特点的句子。 交流(一) 出示: 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师讲解: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第三节的内容,又引出了第四节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句过渡句。 2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方面仔细阅读,并划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二) (1) 出示: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有着独特、美丽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 ? 看照片,体会其与“喻体”相似的地方。 ? 指导朗读。 ? 试着背诵。 (2)朗读: 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是巧夺天工。 (理解“巧夺天工”一词) 交流(三)——关于“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科学,设 备讲究”的内容。(略) 3 齐读第三、第四节。 四 仿照课文,说写训练。 1 出示卢浦大桥图片 2 指导学生用“像……又……更像……”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3 / 6
35.悉尼歌剧院
扩展阅读:
贝壳中的悉尼歌剧院
矗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贝朗岬角上的歌剧院是澳大利亚表演艺术中心,又称海中歌剧院,三面环海,南端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其造型新颖奇特,外形宛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大贝壳,与周围的海上景色浑然一体,富有诗意,被誉为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成为悉尼的标志。
它是丹麦建筑师耶尔恩·乌特松设计,1959年破土动工,耗资1亿多澳元,1973年落成。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高。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岩铺面,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室外台阶。主体建筑采用贝壳结构,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拼成10块贝形尖顶壳。外表覆盖着105块白色和奶油色的瓷砖。音乐厅、歌剧厅连同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基坐上,各由4 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其中3块壳顶面海依抱,1块背海屹立,远看好似两艘巨型帆船,片片白帆迎风飘扬。休息室设在壳体开口处,配有大片玻璃墙面,由2000多块高4米,宽2.5 米玻璃镶成。临窗眺望,白天绚丽的悉尼湾风光一览无余,夜间市内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旁边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其他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有话剧场、电影厅、大型陈列室和接待厅、各种排练场、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又称海中歌剧院。它耸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贝尼朗岬角上,紧靠着世界著名的海港大桥的一块小半岛上,三面环海,南端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建筑造型新颖奇特、雄伟瑰丽,外形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象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与周围海上景色浑然一体,富有诗意,已成为悉尼的标志。
悉尼歌剧院1959年3月破土动工,历时14年,耗资1亿多澳元,1973年10月落成揭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来剪彩。
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它建在一座很高的混凝土平台上。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石铺面。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室外水泥阶梯。
整个歌剧院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
4 / 6
35.悉尼歌剧院
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休息室设在壳体开口处,配有大片玻璃墙面,由2000多块高4米,宽2.5米的法国制造的玻璃板镶成,临墙眺望,白天绚丽的悉尼湾风光一览无遗;夜晚市内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歌剧厅可容纳1547名观众,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 “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象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音乐厅装潢华丽,有2690个席位。
壳体开口处旁边另立的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名为贝尼朗餐厅,每天晚上接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讲究,演出频繁,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歌剧院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旅游者、观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入夜,到这里来的人,不只是看演出,还来贝尼朗餐厅吃饭和观赏夜景。
上网——百度图片搜索
5 / 6
35.悉尼歌剧院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