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计划生育 - 图文

2020-04-16 23:42

《山东省志·教育志》 第六篇 教育规划与教育研究

第三章 教育宣传与教育服务

1991至2005年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关于教育工作的宣传活动。这些宣传活动是通过社会媒体和教育媒体进行的,同时进行了教育信息服务网络的开发与建设,建立并完成了一系列教育科技开发项目。还开始并推进了高校“高新产业项目”与“产学研”结合的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学校办产业与勤工俭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宣传

教育宣传是通过社会媒体和教育媒体结合进行的,教育系统的媒体是主阵地。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党的方针、政策、法规、重大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与人物事迹等,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社会媒体主要是《大众日报》等各级党报,各种生活类、社会类、综合晚报,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等。每逢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法规发布、重大教育改革信息、重大教育活动等,都要在这些媒体上发布,进行报道,很多报纸开辟了教育专版专刊。

教育媒体则是教育系统的报纸、刊物、电视等。

一、《山东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

《山东教育报》于1993年6月18日以内部刊号正式出版,四版。1999年1月1日转为正式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2000年7月1日,更名为《现代教育导报》,国内外公开发行,下设《中学生刊》、《中学生英语刊》和《高考指导刊》。

《山东教育报》的宣传内容为重点宣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规,围绕实现“两基”、素质教育、“减负”的开展等推出了一系列典型。

1.关于教育法制、法规、政策的宣传。

1994年9月9日,刊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同年11月12日,刊登《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意见》;1996年6月21日,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6月21日,刊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上半年刊登《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头版推出七论《行动计划》,刊出两个座谈会纪要专版,开设系列谈。

1

2.关于实现“两基”的报道。

1994年3月14日,发出《威海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普九”验收》的新闻,介绍了山东省第一个实现“普九”的市的经验

1995年2月4日,发表《我省扫育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新闻,宣布山东省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接近尾声。同年4月24日,发表《“重中之重”在山东——我省54个县市区实现“两基”工作述评》,报道了山东实现“两基”的第一 “军团”的先进事迹。同年8月21日,发表《万民共建千秋业——郓城县“普九”纪实》,报道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九”经验。

1997年7月14日,发表《决战”`九七',“普九”再掀高潮》,同时推出“普九”专版。

1998年2月2日,发表了《穷县办大教育的动人凯歌——庆云县“普九”工作纪实》。这是经济条件倒数的县的“普九”成功。

3.重大典型经验报道

烟台素质教育经验报道:1997年8月18日,发表《直挂云帆济沧海——烟台教育实验区素质教育纪实》,并配发系列评论。

平度实施“双元制”经验报道:1998年6月1日,刊发《职业教育的成功探索——平度市实施“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考察》《上》,随后又刊发了下篇。推动职业教育“双元”的普及。

肥城市抓“两保”促“两全”的经验报道:同年8月25日开始,陆续刊发了肥城市抓“两保”促“两全”的专题报道。这一保障教育投入的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

莱芜市莱城区实施教育工作“双线”评估的经验报道:1998年7月20日,刊发《为巩固“普九”装上“助推器”——莱芜市莱城区“双线”目标管理纪实》,配发评论。深入报道了莱城区利用政府和教育两条线评估乡镇教育工作的经验。许多地方学习和借鉴了这一经验。

改革开放20年教育事业发展报道:1998年11月9日,开设“改革开放20年巡礼”专栏,陆续对全省17个市(地)改革开放20年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进行了系列专题报道。

2000年7月1日,《山东教育报》更名为《现代教育导报》,以“权威性、科学性、指导性”为宗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报道,推出了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报纸。

1.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

2003年1月9日,刊发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实施纲要》。

2003年1月20日,推出《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快发展我省民办教育》的专题报道。

2003年11月10日,刊登《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的决定》。

2.重大典型经验报道。

2001年4月,刊登长篇通讯《世纪凯歌——山东省“两基”工作纪实》。 2003年4月7日,刊登长篇通讯:《国学:一种内蕴丰厚的校本课程》,报道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

同年4月10日,推出《潍坊推进人事制度和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报道,在全国引反响。

同年7月24日,刊登《山东农大推进“两课”教学改革》,报道了该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经验,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0年,头版头条推出《杜鹃啼血唤春风——论阳信县河流镇回民中学老师菅新刚》,报道了优秀教师菅新刚的事迹。随后,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民委、团省委联合发出向菅新刚学习的通知。

2004年9月,《现代教育导报》改版,由周二4版改为周一8版。改版的重点是:统筹设计出教育特色;多设专栏,强调专业特点;荟萃教育教学名家,发扬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贴近实际;服务读者;体现学术民主,开展百家争鸣等。改版后的宣传内容有:

1.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

2004年4月1日,刊登教育部《2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同年9月6日,刊登《山东高中课改方案公布,评价高中生有了新标准》报道。

2005年11月21日,科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重大典型经验的报道。

课程改革的报道:报道一系列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特别是高中课程改革。开设“新课改”专版,大量报道省内外典型经验。

人民教师的典型报道: 从2004年教师节起,山东省评选了一批授予山东省人民教师称号的优秀模范教师。《现代教育导报》进行了重点报道。

创新人物的报道:2005年起,省教育学会组织评选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评选出校长系列、班主任系列、教师系列各10位。《现代教育导报》重点进行报道。

教课书循环使用的经验:2005年5月16日,刊登了《山东省教科书循环使

3

用倍受关注》,报道了青州的经验。

关于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在《对话》专栏,2003至2005共探讨了150多个热点问题,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

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五”成就的报道:2005年12月,集中版面进行了报道。

二、《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当代小学生》等杂志。

《山东教育》是指导全省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月刊。主要读者对象为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和幼儿教师及教研人员。主要宣传内容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探讨教育的重为、难点、热点问题,报道典型经验,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至2005年,重点宣传内容有:

1.1997年至2000年,持续报道了高密市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的各项改革经验,连续推出了高密四中,高密一中在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系列文章,树立了高密教育在全国的品牌。

2.2000年9月,刊发《直挂云帆济沧海——烟台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纪实》,全面提炼总结了烟台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质。

3.2001年,推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通过典型,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为该文作了批示。

4.2002年6月以长篇通讯形式,对青岛市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全面报道,对山东省新课改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2年1月,由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主办、山东教育社与济南幼师联合编辑的《幼教园地》第一期出版。1998年7月,《幼教园地》合并于《山东教育》,成为《山东教育·幼教刊》,每月一期。重点宣传内容有:

1.关注幼教改革,迅速、准确地报道改革的热点、难点,先后编发全国知名幼教专家、母亲教育专家、低幼文学专家的文章,还刊发了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女儿陈多云、台湾著名幼教专家茹爱秋和儿童文学专家秦文君的专访。

2.重大典型报道:1999年以《步入现代化的青岛学前教育》为题推出青岛幼教改革的经验,成为全国学前教育的一面旗帜。同年,又报道了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莱芜市莱城区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

3.2000年,报道了对世界教科文学前教育组织主席柯蒂斯的专访,并发表了她的专稿。7、8月合刊上又推出了相关内容的一组文章。

《幼教园地》所发文章,被大量转载、摘编、复印。1994年获得省级期科优秀总体策划一等奖,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期刊。

三、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山东教育电视台

1995年3月,国家教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办的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

4

开播。2005年10月,终止合同,由山东省独立开台,更名为“山东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和山东教育电视台的主要的内容是各种教育节目,包括教育专题节目、教育系列节目、常规栏目、大型活动等。1999年8月,正式成立新闻部,专司教育宣传节目,主要宣传栏目有:教育新闻联播、山东教育新闻、教育时话、全球环境资讯,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每一时期的中心任务,进行教育宣传。

第二节 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包括对教育系统师生的技术装备的供应保障,如理化生实验室、校园信息化装备、图书馆、体育、艺术、劳动技能场所及其附属设施与配套技术;另一方面也包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如校办产业、产学研开发、勤工俭学等。在这些方面,1991至2005年间有了很大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装备服务

1.教育技术装备达标

1991年10月,原国家教委在全国全面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简称“普实”)活动。1992年9月,山东省正式启动“普实”工作。1999年教育部发出《并于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普及工作。山东省教育厅对各市进行抽查。截止2003年12月,山东已有52个县(市区)和10个社区的“普实”工程通过了市级复查,35个县(市区)通过了省级抽检验收。

据2005年统计,各类学校达标概况如下。

小学共12815所(小学教学点未计算),在校小学生数5174917人,达到山东省“普实”一类标准的1523所,占12%;达到二类标准的7719所,占60%;达到三类标准的2305所,占18%;共占90%。理科教学仪器达标(按教育部标准)学校中一类标准为1596所,占12.5%;二类为7527所,占59%;三类3070所,占24%;共占98.5%。

初级中学共3118所,在校生3269480人。达到山东省一类标准的1038所,占33%;二类1641所,占53%;三类198所,占6.4%;共占92.4%。理学仪器达标(同上)学校一类标准的为1064所,占34%;二类的为1744所,占55.9%;三类的244所,8%。总体占97.9%。

高级中学共506所,在校学生数为1544798人。达到一类标准的318所,占63%;二类的144所,占28.4%;三类的26所,占5%。总体占96.4%.

九年一贯制完全中学共104所,在校人数345010人。一类标准的66所,占63.5%;二类19所,占18%;三类4所,占4%。共占85.5%。理科仪器达标为一类70所,67.3%;二类19所,占18%;三类9所,占5.9%。总体占94.3%。

5


山东计划生育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机械设计章节练习题(含答案) - 齿轮传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