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15.河流特征
——新@王@牌
河流特征 长度 自**向**流 水系特征 支流数量及形态 对称分布,一侧分布 流域面积 气候;干支流数量;平原地形;国土面积 主要补给方式:降水、冰川积雪融水 径流量大/小 **气候,降水量大/小;流域面积大/小;人口稠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大 降水补给:**气候,夏季降水**,冬季降水**,降水季径流量季节(水位节变化大;终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季节变化小 高低)变化大/小 水文特征 冰川积雪融水补给:春夏季消融量大,秋冬季河流封冻 汛期长/短;时间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季节为主汛期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水能丰富 凌汛 (一)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安第斯山脉两侧河流的水系特点和径流量大小。(4分) 水系特点:安第斯山脉以东河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广;
植被覆盖率低/高 纬度高/低,一月平均气温低于/高于0℃ 流经**地形,落差大;补给方式,流量大 有结冰期;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原因 流经平原地形 地势***高,***低 安第斯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2分) 径流量大小:安第斯山脉以东河流径流量大;安第斯山脉以西河流径流量小。(2分)
(二)读“北美洲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和渔场资源分
自然地理15.河流特征 1 / 4
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2.比较甲、乙两条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水系特征:流向:甲河自北向南流,乙河自南向北流;支流:甲河支流比乙河多;流域面积:甲河流域面积大于乙河;河流长度:甲河比乙河长;
水文特征:甲河结冰期比乙河短;甲河流量比乙河丰富;甲河流量季节变化比乙河大;乙河有凌汛。
(三)波多黎各岛是哥伦布在1493年第二次美洲航行中发现的,该岛面积13790平方千米,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3/4,最高峰蓬塔山海拔1338米。易受飓风侵袭,全年平均气温28℃。历史上曾以甘蔗种植业为主,是该地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67°
66°
18°N
3.分析甲、乙两地河流径流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推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10分) 甲地径流总量较大,乙地较小。甲地径流季节变化不大,乙地流量夏季多,冬季少。甲地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冬季位于东北信风带迎风坡,终年多降雨。乙地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多降雨,冬季位于东北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四)澳大利亚的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墨累—达令盆地是著名的小麦—牧羊区。
4.分析艾尔湖湖面面积季节变化较大的自然原因。(4分)
自然地理15.河流特征 2 / 4
艾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和雨水补给(1分);所在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降水量大时,大量河水和雨水补给湖泊,湖泊面积扩大(1分);降水量少时,河流补给少,湖泊面积缩小(1分)。 (五)河流与气候关系密切,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 (%)
100806040200全年洪水期枯水期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尼罗河三个河源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
5.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原因。(5分)
上游流经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1分,降水较多1分,流量大;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1分,降水少,少支流汇入1分,沿途因蒸发、下渗失去大量径流1分(5分) 6.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2分),季节变化明显; 原因:尼罗河三条源流的主要流经区、流域降水量最丰富、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该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多,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内陆信风影响,降水量少,产生径流少(2分) 7.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哪条支流?为什么?3分
白尼罗。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而且白尼罗河发源于维多利亚湖,湖水补给较稳定。
自然地理15.河流特征 3 / 4
(六)读关于巴基斯坦的图文资料。
8.印度河径流12~2月流量最低, 3~6月水位上升快, 7~9月流量最大。分析印度河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5分)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1分),12~2月温度低,上游山区封冻(1分),降水少,流量最低(1分); 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积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
大,形成春汛;(1分),7~9月在高山冰川融水的基础上,上游降水增多,形成夏汛(1分)。 (七)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研究的主题。读“台湾岛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简图”。
损失
降水量 925.92亿m3
(甲) 254.11亿m3 (乙) 509.34亿m3 损失 地表径流量 631.81亿m3 地下径流量 40.00亿m3
水库调节量 36.63亿m3 河湖引水量 85.84亿m3 地下水抽取量 55.43亿m3 总用水量 177.90亿m3
台湾岛简图
台湾地区2004 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
9.图中的甲和乙表示水资源的损失,分别说明主要原因。(4分)
甲为蒸发和蒸腾;乙为地表径流直接流入海洋 10.比较台湾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台湾岛东部地区河流径流量大于西部地区河流(1分),其原因是台湾岛的河流以降雨补给为主(1分),台湾岛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地区为迎风坡降水丰富(1分),西部地区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1分)。 11.从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及气候等角度,说明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5分)
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台湾(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平原面积狭小(1分),使得河流短小(1分);河道落差大,水流急(1分);台湾岛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1分),夏季台风带来大量降水(1分),降水集中。
自然地理15.河流特征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