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c )。 A.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和V短期内稳定 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 D.T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b)。 A.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c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 ),货币需求量( c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b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当期收入 B.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恒久收入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2.惠伦的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是对凯恩斯(b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 c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4.弗里德曼认为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相应( 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5.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人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持有债券。托宾克服了这个缺陷,认为除了预期回报率外,( d )对货币需求也很重要。
A.资本利得 B.机会成本 C.利率 D.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是因为从实证的研究中他得出(BC )。 A.利率的变动是稳定的
B.利率经常波动,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C.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高,但恒久收入本身稳定 D.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
E.货币需求受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影响
2.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Cde )的货币数量。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贮藏 E、交易媒介
3.马歇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其财产和收入( ABC )。 A.以货币形式持有获得利益 B.进行投资获得收益 C.用于消费获得享受 D.以实物形式持有 E.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
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ACe )
A.交易性动机 B.储藏性动机 C.预防性动机 D.投资性动机 E.投机性动机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AC ) A.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B.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 C.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D.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 E.谨慎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
6.弗里德曼把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因素划分为( BCd )
A.各种金融资产 B.恒久收入和财富结构 C.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率和机会成本 D.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E.各种有价证券
7.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有( BCd ) A.恒久收入 B.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C.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D.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E.各种有价证券
8.鲍莫尔的平方根公式表明:( Bde )
A.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存在的前提条件 B.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存在的前提条件 C.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正方向变动 D.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E.交易性货币需求并不与交易总额同比例增长
9.惠伦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BC ) A.流动性成本 B.非流动性成本
C.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 D.持有现金余额的交易成本 E.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情况
10.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名义收益率可以是(aBC ) A.零 B.正 C.负 D.大于1 E.小于1 (三)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函数 3.费雪交易方程式 4.剑桥方程式 5.流动性偏好 6.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偏好:它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6.流动性陷阱:它是指因为当利率底至最低点时,人们会一致认为利率将迅速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价格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人们在此时普遍要以货币形式来持有全部资产,而不以债券形式持有全部资产。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为利率已经低到极点,预期利率会上涨。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犹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7.古典区域 (四)判断分析题
1.货币需求的模糊性为货币控制带来了困难。s
2.由于货币不是实际的生产要素,货币量过多过少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x 3.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一样,研究的都是交易性货币需求。x
4.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下降。x 5.在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收入变量是一样的。x
(六)论述题
1.试比较分析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2.试比较分析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第12-2章 货币供给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c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b )。
A.75美元 B.375美元 C.575美元 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 d )。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b )。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b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c )。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 c ),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c )。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 )。 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 a )。 A.5% B.10% C.15% D.20% 12.内生变量是由( b )。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c )。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d )。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ADE )。 A.统存统贷 B.现金管理 C.工资基金管理 D.实贷实存 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BC )。 A.部分准备金 B.全额准备金 C.现金放款 D.法定准备率 E.现金漏损率
3.我国M1由( ADE )构成。
A.M0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城乡储蓄存款 D.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E.机关团体部队的存款
4.选择哪一货币层次作为中央银行控制重点,其标准是( BC )。 A. 这一层次所含的基础货币量最多
B.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易于中央银行控制 C.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 D.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稳定 E.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盈利最多
5.我国M2是由( ABCDE )。 A.M1 B.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基建存款 D.储蓄存款 E.其他存款
6.货币供给量是( AB )。
A.被财政部门、各个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家庭个人所持有的货币 B.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与现金发行量 C.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 D.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现金发行量 E、由中央银行所供给的基础货币量
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 ABCD )因素限制。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 C.现金漏损率 D.定期存款准备率 E.货币流通速度
8.基础货币包括( AC )。
)。 b A.通货 B.存款货币 C.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 E、派生存款
9.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合理的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 ABCD )。 A.相等 B.不相等 C.前者>后者 D.前者<后者 E.共同构成货币供给量
10.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最终由( ABDE )共同决定。 A.财政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经营单位 E.家庭个人
(四)判断分析题
1.只要商业银行具备了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派生存款。x 2.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基础货币就可以控制住货币供给量。x 3.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就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x 4.派生存款是虚假存款。x
5.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x (五)简答题
1.试比较分析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所以基础货币量大于原始存款量。
2.试比较分析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只是从理论上说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是无法区分谁是原始存款,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并不是虚假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也不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而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二者的区别是:(1)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没有原始存款,就没有派生存款;(2)其来源不同,原始存款的来源是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而派生存款是随着商业银行存款、贷款业务循环往复不断的开展,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
3.试比较分析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
(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或存款乘数。一般说来,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存款扩张的这一原理,也称为存款乘数原理。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K=D/△R=1/r
(2)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m 表示货币乘数,Ms表示货币供给,Mb表示基础货币,其公式是:m=(C+D)/(C+R)=Ms/Mb
货币供给量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
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那些?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1)存款准备金;(2)法定存款准备率;(3)超额存款准备率;(4)现金漏损率;(5)定期存款准备率。其具体影响表述为:K=D/△R=1/(r+c+e+rt?t)
5.中央银行哪些资产业务要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