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辅导: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2020-04-20 23:31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行为治疗流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来源植根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总结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又称反射性条件作用理论)。3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B.K.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把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的矫正上。70年代,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显然,社会学习理论已经非常突出认知在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7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贝克(A.Beck)等人的影响,行为治疗模式逐渐重视认知在行为改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尝试把行为和认知的因素结合起来,出现认知行为治疗的取向。在社会工作领域,史华哲(R.Schwartz)在1982年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进行了总结。 (一)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主要涉及行为治疗的三种学习理论、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和治疗技巧。

1.行为治疗的三种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以三种学习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三种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给狗喂食物之前加上中性的刺激——铃声。经过多次反复之后,一听到铃声,狗就会流唾液。这个试验就是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建立的研究。所谓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就是有关在刺激与无条件反射之间加入中性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理论。由于人有语言能力,因此可以建立以语言为基础的复杂的条件反射系统。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之后,就会使环境发生某种改变,环境改变的状况又会反过来影响有机体,促使有机体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有关操作性条件作用机制建立的理论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出名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试验,把饥饿的老鼠关进笼子。老鼠在乱窜中踩踏到笼子中的杠杆得到食物。经过多次踩动杠杆得到食物的尝试之后,只要一饥饿,老鼠就会踩动杠什。

(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人类的学习,很多需要借助示范、观察和模仿。像儿童对成人的观察和模仿就是很好例子。有关观察学习的理论就是社会学习理论。

以上三种学习理论揭示了三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在一些基本的认识上却非常一致。这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一是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二是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三是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2.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史华哲认为,在以上这些行为矫正的模式上还需要增添认知的因素,才能更为有效地调整服务对象的行为。这些认知因素包括:

(1)信息加工过程,即信息获取、储存和利用的具体方式和过程。

(2)信仰系统,即想法、态度、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以及个人的经验等内容。 (3)自我表述,即影响自己行为和感受的个人表述方式。

(4)问题解决和处理的方式,即有效解决和处理困境的思维方式。 1 2


2013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辅导:认知行为治疗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篇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4节直线平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