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五、教辅活动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
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电影课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观看《<家洁公司>导看纪实》等录像,学习怎样导看、怎样编写电影课的教案,教学的原则、方法等。
2、检查各班VCD、彩电等设备的情况,有故障的及时修理。
3、检查教师运用VCD定格、回放、选时播放等技术操作情况,对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补课,强化教师上电影课的技能技巧、熟练程度。5、把每部影片落实到每个班的老师,由搭班的两位老师于4月1日前合作编写好第一次观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影片和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年级内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或另一教法、活动方案,修改、增删、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二)实施阶段(2002年4月——2004年7月)
1、逢单周星期二下午第
二、第三节课开设电影课,组织观影。以后每学年选二十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逢双周结合所看影片,设计并开展阶段性活动。
3、认真检查教案,深入听课,开展研讨活动,推出典型教案、课例和活动,提高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质量。
4、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
5、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
6、下学期初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建成后,立即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助餐的研究。1、全面总结,明确电影课开课的次数、活动安排、教学基本程序、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评价体系等常规性做法。
2、对各年级观看的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并提出运用该教材的指导意见。
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级观影的教案、教辅活动设计,按教材顺序荟集成册,形成各年级电影课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
4、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做出实验研究报告。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02年4月至2002年9月,撰写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每周观片常规化的研究论文及课程安排表。
2、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遴选出100部优秀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观看的电影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合,使之成为各年级电影课程教材。
3、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编辑好100部电影片的观映指导(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形成《观影指导》专集。
4、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将电影教学示范课拍成录像。
5、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撰写电影课程的课型比例、结构研究报告。
八、领导机构及分工
1、领导机构:组长:伍世冯副组长:王万辉刘跃辉成员:刘小明、吴小红、刘小玲、赖浩、张玉胜
2、具体分工:伍世冯校长负责本课题研究规划,课题实施的安排、评价、调整等,指导实验顺利实施。张玉胜负责课件制作、收集与处理各项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结果分析、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等。赖浩、吴小红、刘小明、刘小玲、刘跃辉分别负责
一、二、三、四、五年级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电影课程开发》研究方案电影课程开发方案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