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抓不懈,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
年初,我市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国务院“两部一办”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检查验收。全省开展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专项行动“回头看”开展以来,我市为了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加大了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一是继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成立涉路部门治理公路“三乱”领导机构,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将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二是完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条块结合,上下齐动的局面,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治理工作。三是强化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力度。对全市主要干线及出境干线的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监控,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四是建立健全直查快办案件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联合执法机制、队伍培训机制、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五是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克服麻痹厌战情绪,做好打硬仗,打长久战的思想准备,切实做到政策不变、口子不开、思想不松、机构不撤、队伍不散、责任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我们制定了《2006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全体工作人员还深入晋焦高速公路实行驻站督查工作,从源头上抓起,认真寻找引发“三乱”问题的根源。通过驻站督查,有效遏制了多头执法、多门管理以及各涉路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改善了执法形象。针对公路煤炭运销中存在的使用假通行证、拉本地煤开外地票、涂改票据等扰乱煤运秩序、侵害全市经济利益的问题,我们加大了巡查力度,强化了营销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今年以来,我们共查处公路“三乱”案件32起,给予纪律处分39人。
四、稳步推进,积极深化三务公开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健全了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特别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的方式和程序,增强了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政务公开。按照我市出台的《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任务,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实行分级公开。强化了公开承诺与兑现落实,组织开展了政务公开专项督查调研活动,促进政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了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积极采取四项措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一是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四是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2、村务公开。全面提高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抓好正面典型推动、反面典型促动,认真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三项制度,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电子化、财务电算化。加强村级三干(支书、主任、会计)的素质教育,使农村领导班子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村务公开率达到80%以上。高平市河西镇为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进程,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进了村务公开工作。该镇在4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形式、统一公开时间的“四统一”公开栏,并在各村都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大会推荐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同时,还加强了财务管理,规范“村账镇审”,统一农村账务收款收据,规范会计交接工作,坚持理财小组把审核关,监督小组把监督关,经管站把审计关。
3、厂务公开。规范全市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厂务公开。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内部事务公开工作,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展和深化办事公开内容,全市各级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面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各事业单位实行了“五公开”,即:政策法规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规章制度公开和收费标准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