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创新公开形式,增强党务公开的灵活性。要针对不同内容确定不同的公开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以通过召开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局域网、党员活动室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宜在党外公开的,可以通过党务公开栏、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子屏幕等形式进行公开。县级以上机关的党务公开,可以在机关大院内和主要街道选择合理位置设立公开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屏幕等载体进行公开;乡镇、街道应主要采取党务公开栏(可与政务公开栏合并设置)、设置党务公开意见箱和公开电话等形式进行公开;行政村、居委会可以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的基础上,充实党务公开内容。
第三,规范公开程序,增强党务公开的严谨性。党务公开涉及党的组织建设和重大决策,因此不能随意公开。要建立和健全党务公开的审批机制和反馈机制,公开前征求领导班子成员意见,经主要领导把关后进行公开。公开期间,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予以公开。
第四,健全公开机制,增强党务公开的长效性。党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工作,如果作风漂浮、抓抓停停、遮遮掩掩,不但群众会反感,而且可能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要把党务公开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制度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