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五、六段抽汽),并在每路排汽管道安装阀门进行调节。改造后前汽封排汽通畅,减少向外漏汽,解决了油中进水的问题。
11、#
3、4机组给水再循环系统改造设计:#
3、4机组给水再循环系统设计为Φ159×4母管和Φ133×4分支管道,再循环母管联络门和分支管阀门设计为PN2.5MPa阀门,而且再循环母管缺少联络门。当给水再循环系统有故障检修时系统阀门不能关闭,必须2台机组全停才能检修。2007年利用机组全停消缺的机会,对#
3、4机组给水再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将给水再循环管道改为Φ133×12管道,母管联络门和分支门改为25MPa阀门,在给水泵再循环母管上增加了联络门数量。提高了给水再循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主持#
1、2热网补水系统的节能改造:2007年,主持对#
1、2热网补水系统进行改造,将50MW机组的循环水补入#
1、2热网系统,回收利用了循环水的余热,改造后回收利用了循环水的余热,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撰写《某电厂热网补水系统的节能改造》,在《节能》杂志2013年第9期发表。
13、#
3、4机组主蒸汽疏水系统改造:2台50MW机组投产后,存在着主蒸汽疏水故障检修时系统不能隔断、必须2台机组全停才能检修的缺陷,严重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2009年利用机组全停消缺的机会,对2台机组主蒸汽系统进行改造,将主蒸汽疏水改为单机组独立疏水系统,改造后疏水系统运行可靠。此改造项目荣获2009年东海拉尔发电厂《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竞赛奖励》一
等奖。
14、#
3、4机励磁机冷却水接口改造:#
3、4机励磁机冷却水设计接口在发电机空冷器冷却水门后,由于高差的原因使励磁机冷却水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2009年机组检修时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励磁机冷却水的接口改到循环泵出口母管上。改造后励磁机冷却水量充足运行可靠。
15、#
3、4机射水泵入口管道改造:#
3、4机组射水泵入口管道设计为Φ219×6管道,该设计的缺点是泵入口管道管径偏小,射水泵的振动偏大超标,并不能保证水泵安全运行。2010年机组大修时,对泵入口管道进行改造,将泵入口管道改为Φ377×6管道,改造后改善了水泵运行环境消除了振动,提高了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6、参加对#3发电机组轴承振动的诊断及处理:我厂#3机组(50MW)投产后,就由于发电机轴承座振动超标问题几次停机检查,并在随后的两次大修和几次小修都没有彻底解决,一般运行半年后,发电机振动又会逐渐爬升超标,针对#3发电机轴承振动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了处理措施,并在2010年机组大修中实施。具体方案是:
1、更换
3、4号轴承座,改为加固型轴承座。
2、拆除台板、垫铁,重新布置垫铁,在
3、4号轴承座各增加6副垫铁(修前各为10副垫铁,修后各为16副垫铁),进行基础二次灌浆。转子轴系做高速动平衡,将轴承振幅降到合格范围。大修后机组发电机后轴承振幅降到50μm以内,前轴承轴向振幅降至60μm左右,机组可长期运行。本人在在此次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撰写论文《一台50MW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及处理》,在《汽轮机技术》2013年第6期发表。
17、#2回水泵站升压泵出口阀门起吊设施设计:2011年#2回水泵站4台回水升压泵出入口门由电动蝶阀更换成电动闸阀,泵出口电动闸阀安装在3m标高处,电动闸阀自重1260kg(闸阀960kg,电装300kg)。因泵站未设计回水升压泵和泵进出口门的起吊设施,因此需制作安装泵和出入口门的起吊梁。在#2回水升压泵间顶部固定安装起吊梁(22b工字钢,长25.5m,自重928kg),起吊梁固定在6根引梁下部,引梁为30a槽钢(单梁长4m,重160kg),南侧搭在原电机起吊梁上焊接固定,北侧与厂房混凝土梁预埋铁焊接(预埋铁400×400×12钢板,钢板上焊4根Φ16钢筋横向插入混凝土梁中),起吊梁上安装3t手动单轨小车和3t导链。此起吊设施完成了#2回水泵站升压泵出入口阀门更换的吊装任务,又可进行回水升压泵检修时泵盖和转子的吊装,详见《#2回水泵站升压泵出口门起吊梁强度校核》和《#2回水泵站升压泵出口门起吊梁施工图》。此改造项目荣获2011年东海拉尔发电厂《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竞赛奖励》一等奖。
18、25MW机组工业水与50MW机组工业水管道连接改造:在50MW机组工业水系统设计时,没有考虑与25MW机组工业水系统连接,当50MW机组工业水系统故障水源中断时没有辅机冷却水源。因此在2012年机组检修时,将25MW机组工业水与50MW机组工业水进行连接改造。改造后系统灵活可互为备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9、#2热网循环泵叶轮车削,解决热网循环泵出口门开度偏小的问题 #2热网4台循环泵叶轮直径Φ595mm,运行中水泵出口门(DN500闸阀)只能开60mm(此时电机电流46A),开度大于60mm时电机电流超标(额定电流48A),水泵轴功率大于设计值。2013年,将#2热网#
1、3循环泵叶轮直径车削20mm(由
Φ595mm车削到Φ575mm)并作叶轮的静平衡试验。车削后水泵运行出口门可全开,电流在42A(比车削前降低4A),供水压力和流量不降。在此工况下水泵可长期运行。解决了#2热网循环泵出口阀门开度偏小的问题。2台热网循环泵叶轮车削后,水泵轴功率降低59kw,运行中每个取暖期节省厂用电量659,856kw,上网电价0.326元/kwh,年创效益21.5万元。
20、2013年9月,编制#3机组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改造方案,进行辅机冷却水系统改造设计:工程于2013年10月12日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实现节能、经济运行的目的。本人负责编制#3机组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改造方案,进行辅机冷却水系统改造设计并指导安装,解决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供热初末期50MW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的可行性》,在《节能》杂志2013年第12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