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落实制度为目的,严格执行贷款问责机制。一是对于贷款发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无论是否形成风险或造成损失,均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共对12人进行了相关责任追究,并取消信贷营销资格。二是市联社以信贷部门牵头对所有贷款进行了认定、追究与处罚,对责任贷款最多的2名主任,3名副主任、7名信贷员采取下岗清收的形式进行了责任追究。三是对控新降旧活动中75名违规责任人给予通报,并处罚款6.9万元,做到了处罚到位、整改到位、追责到位。
5、以人为本,强化了信贷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对全市信贷人员进行了信贷法律知识培训;二是重点对省联社“13个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学习,并组织全辖对小额农贷知识进行了测试。三是组织信贷从业人员参加了荆州联社组织的信贷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通过不断的培训考试,使信贷员掌握了省联社的信贷规定和办法,有效提升了信贷人员的素质。四是针对信贷人员素质不高和违规违纪时有发生的现象,组织进行了2次信贷培训,主持编写了《石首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从业人员警示手册》等,为信贷规范操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
(三)以创新为突破口,不断调整信贷结构
1、统筹兼顾,狠抓了“五个理顺”。今年,信贷管理部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狠抓了五个理顺,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发展。即:理顺经营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的关系,确保贷款投放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理顺业务竞争与合法守规的关系,不因竞争而降低贷款条件;理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理顺制度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关系,防止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的问题;理顺可用资金和贷款计划的关系,坚持资金和计划双线控制。
2、优化结构,狠抓了“五个坚持”。即:坚持正确投向,合理发放贷款,严禁向高风险、低效益、发展空间滞后的领域发放贷款;坚持立足社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市内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发展;坚持采取小额分散,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灵活多样的特点,站稳农村市场;坚持放开质押、提倡抵押、控制保证,优化贷款结构;坚持效益第一,加大营销力度。11月末,全市抵质押贷款25456万元,占比41%,同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
3、创新品种,打响了“五个品牌”。即:一是把小额农贷做实做细。进一步规范小额农贷的对象、金额、期限和服务。二是把仓单质押贷款做大做强。对江北三镇棉产基地开展了以粮、棉、油为质押品的仓单质押贷款,为仓单质押贷款的发放、抵押品的保管、贷后检查都设计了一整套详细方案。三是推行船舶抵押贷款、林业抵押贷款;四是稳妥开放担保、社团贷款业务;五是有效扩张贴现业务。元至11月内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23805万元;累计发放担保贷款3250元;累计发放船舶抵押贷款1800万元;累计发放社团贷款900万元;累计票据贴现支持58家,金额61754万元。
(四)以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拓宽创收渠道
1、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一是拓展了福卡结算业务,充分发挥福卡具备的代收代付、刷卡消费、汇兑结算等综合服务功能,增加结算手续费收入;二是突破了代理保险业务的经营瓶颈。今年重点是以小额贷款推出的借款人人身意外险,针对大额贷户推出的抵押财产险,为信贷业务快速发展构筑风险补偿机制;三是拓展代收代付业务。大力发展代发工资、代理国库收付、代收水电费、代收通讯费等业务,增加代理手续费收入。做好了保险的代理工作。
2、进一步强化贷款利息收入。一是严格收息时间。对贷款利息,明确要求各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万元以上实行按月结息,万元及以内额度的可以选择按季结息;公司类客户及自然人其他贷款一律实行按月结息。二是严格掉收追责。坚持了按季度考核,认真结账到人,对掉收利息从绩效工资中扣除,促进利息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