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学习调研阶段我社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党员观看了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教授辛向阳同志作了题为《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观看了由中央党校胡妍惠教授主讲的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方法步骤的视频录像,使广大党员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字化办公网上开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作为我社科学发展观宣传的一个“主阵地”,在全社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坚定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确保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定、组织上更加坚强,促进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开展围绕我社出版体制机制创新和推动出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两次大讨论。各部室在党员参加集中学习基础上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的列出专题认真准备发言提纲,还有的抓住重点问题深入探讨。在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中,网络征询意见函,召开各种类型、不同对象的调研座谈会,组织各部室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汇总了5个问题。紧紧围绕“如何贯彻落实集团领导提出的‘六个转型’,搞好**人民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组织党员职工进行讨论.
(三)认真分析检查,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图书结构不太合理,上市图书尚未形成显著的品牌效应。我社自2007年三社分家、独立经营以来,虽然进行了大的战略调整和机制改革,上市图书出版质量和总体比例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上市图书的底子薄、积累少,长期以来抓上市图书的意识淡薄,加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在目前的编辑队伍中,能够独立开展上市图书开发的编辑人数不多;加之担心上市图书卖不好产生亏损,因此,编辑只愿做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的协作图书,这样就出现了编辑用原始的案头文字工作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低效能生产,以实现自养,而是社里的图书出版出现比例严重失调,每年新出上市图书四五十种,百分之六七十的图书品种为协作出版图书。广种薄收、低效劳作的色彩仍然很重,人力投入产出比明显偏低,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图书的规模效应,影响了图书品牌的形成,也阻滞了人才质量的提升。
第二,优质出版资源不足,开发、争取优秀作者、优秀作品的力度不够。书稿资源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市场价值,一个出版社上市图书的整体质量决定着这个出版社的市场影响力和图书品牌的形成。我们作为地处相对落后省份的出版社,在占有优质稿源方面具有先天的劣势,再加上我们过去主观上对竞争稿源重视不够,使得这种劣势得不到有效的弥补。
第三,对数字出版认识不够,向数字出版转型工作进展迟缓。由于受传统出版的影响较深,再加上数字出版人才匮乏,数字出版知识欠缺,我们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很不到位,导致在这方面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转型计划。
第四,适合“走出去”的图书选题的策划还不到位。在图书“走出去”方面,我们还存在信息、渠道等方面的差距。目前还处于蒙着眼睛撞大运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有目的的发展思路。
第五,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着在家等顾客的“坐等看”思想,撒货到位后即听天由命,没有走出去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
(四)积极进行整改,推进自身建设。
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我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创新、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突出实践特色,社委会在总结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前一阶段社里已经实施的一些整改方案,重新明确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第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结构不太合理,上市图书尚未形成显著的品牌效应的问题,适应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社委会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首先,彻底加大激励力度,充分调动编辑人员出版上市图书的积极性。2007年三社分家后,社委会曾积极调研,广泛论证,确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各种规章制度,其中《**人民出版社编辑人员管理与考核办法》中关于上市图书出版考核规定:“为鼓励编辑人员进入市场,在兑现绩效奖金时对上市图书另加奖励系数。亏损5000元以内的按持平计;产生利润但利润不足15000元者,另加30%的系数;利润加系数后超过15000元者,按15000元计;利润超过15000元者,不再加系数。”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社委会根据促进上市图书发展的需要,认真论证分析后,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图书的扶持力度,将《**人民出版社编辑人员管理与考核办法》中关于上市图书出版考核规定修改为“凡经社编委会论证通过的上市图书选题,责任编辑要认真操作、尽力经营。如果该书出现亏损,按盈利15000元计;对产生利润的上市图书,在实际产生利润的基础上,再加15000元的利润,然后再按原定的系数兑现绩效奖金。”这一政策,极大地鼓励了有能力的编辑人员积极策划出版上市图书,为实现我社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铺垫。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行的初步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