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唱响创建学习型社区新篇章。2004年,社区提出了争创省级学习型文明社区的工作目标,社区结合黄兴小学创学习型家庭实验课题,动员全体居民开展争创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三年来,社区共有19户家庭成功创建为市级学习型家庭,1户家庭荣获全省首批百户学习型优秀家庭光荣称号。2005年我社区有三户家庭荣获了**区首届十佳“书香之家”的殊荣。目前在学习型家庭的号召下,社区群众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氛围很浓。
二是吹响再就业工作新号角。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区人,社区共接管失业人员324名,针对失业、下岗人员学历低、技能少、年龄大的劣势,社区劳动保障中心多次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三年来共56人次参加了区就业局组织的下岗技能培训,培训项目包括电算会计、计算机管理、创业计划培训等,社区成功地推荐社区内46岁的李应知等到“阳光足浴”从事保洁工作;42岁的张命辉到社区从事爱卫工作;安排社区残疾青年熊艳到社区生鲜超市担任收银员,残疾人家属大龄失业人员肖月芝担任超市理货员。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社区组织开展了“再就业明星评比”活动,失业妇女宋易自费到北京西曼色彩学习并获得色彩咨询顾问资格证书后,社区劳动保障站帮助她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通过自主创业贷款绿色通道,顺利贷款办起了自己的,设计制作民族服饰并进行色彩咨询,目前很红火,还帮助其他2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宋易以她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成为了社区的再就业明星。在再就业明星的影响下,社区部分放弃再就业的失业人员拓展了就业思路,拓宽了就业渠道,全方位、多途径选择就业.今年又有6户零就业特困家庭中的9名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实现再就业,其中颜飙、范新玲、黄桂生、袁宜春、常维、黄文君被分别安置到了公益性岗位担任区城管协管员、市文明交通劝导员、区治安巡防队员。
三是奏响扶贫帮困新乐章。为解决社区内困难家庭子女因经济拮据上学难问题,社区通过党员服务联盟发动辖区单位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现已有18家党建联席分会单位参与活动,今年筹资6万余元,有十名学生受到了帮助。同时社区坚持开展“爱在身边”的主题活动,对辖区内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的扶贫帮困。社区下岗党员肖然,今年三月患了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胰腺炎,用去了几万元医疗费,社区多次登门看望,自发为她捐钱,还按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给予了社会救助,她在感激之余,身体稍微恢复之后,坚持每周2~3个上午来社区图书室担任义务图书管理员,不计任何报酬。社区对贫困家庭一系列的扶助,大大增强了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有困难,找社区”成为了居民的共识。
四是敲响和谐社会新锣鼓。
1、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带动和谐社会构建。社区凭借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古井韵,和谐行”、“创文明城市,建井边人家”系列文化活动,整合资源,着力构建特色文化社区,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提升奉献、友爱、自强的价值观念,提高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涌现了一批“志愿者之家”。如社区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利华家庭,一家八口,四个党员,她和老伴一直积极参加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多年从事妇科诊疗的经验,提供计生免费咨询服务。她还省吃俭用支持儿子汤军自主创业开了一家照相馆,日子越过越红火,年仅8岁的孙女也在爷奶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少先队志愿者快乐体验活动,楼栋邻居都一致推选王利华家庭为和谐家庭。
2、开展家庭群英会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社区组建了白沙井社区艺术团、和谐之声合唱团、腰鼓队、娭毑义务导游团等5支文艺队伍,每天在辖区内锻炼身体的居民近千人。开展了“首届邻里节——家庭群英会”、“放歌白沙、共筑和谐——庆祝建党86周年文艺晚会”系列主题活动,一家老小同台表演的相声、双簧、舞蹈、架子鼓等节目,给观众带来了阵阵欢声笑语,拉近了邻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