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三个平台。一是打造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全面实行党员承诺制,要求每一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承诺为群众办2-3件实事。同时通过自订诺言、审议诺言、公示诺言、考评诺言等方式,打造了党员联系群众的平台,其作法被省委组织部下发专文在全省推介。二是打造村干部创业平台。探索建立了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管理、致富创业、待遇保障、考评奖惩五项机制,制订了《**县村干部队伍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10月,毛绍武部长亲自撰写的《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机制建设》调研文章,被“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办公室编入《专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向东亲自作出批示。认真贯彻省委10号文件,成功选拔了3名优秀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三是打造农村党员教育平台。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流动党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多种载体,培训农村大学生418人,培训农村党员2万余人次,全县农村党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另外,还以“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为目标,狠抓非公企业党建,对全县41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行了党员县级领导挂点制度和下派党建指导员制度。
二、致力改革,干部工作激发生机
1、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改革,“时时抓队伍”形成浓厚氛围。在全县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忠诚、树正气、优环境、促发展”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举办了县级干部读书班和乡镇、县直单位主职干部读书班,邀请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晨光教授到科局级主职干部读书班上讲课。组织了3次作风建设情况督查,编发了督查通报,召开了全县作风建设讲评会,推介了6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通报了7起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案件。同时,还举办了“践行两个忠诚”演讲比赛,开展了“践行两个忠诚,争创一流业绩”大家谈活动和“忠诚履职,勤政廉政、富民强县”主题教育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时时抓队伍”的浓厚氛围。
2、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差额”选任办法获得广泛好评。推行“三差额”办法选任党政正职,在干部任用决策机制改革方面走出了“破冰一步”。到目前为止,已用“三差额”办法选任党政正职29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5年9月,在全省干部人事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题为《认真做好“三差额”选任办法试点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典型发言。
3、推进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改革,领导干部职数控制取得明显成效。抓住乡镇党委换届机遇,积极推进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由换届前的348人减少至换届后的257人。在全市换届工作总结会上,我县作了题为《突出“三个确保”,实现“三个统一”,稳步推进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经验介绍。先后举办《干部任用条例》培训班、知识竞赛16期次。今年5月17日,又举办了由县直单位战线负责人,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人事编制法规政策座谈会。
建立了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对近2000名公务员信息进行逐人查档核对,并录入微机。对全县乡镇和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档案材料全部进行了清理、完善,共补充收集各类材料近15万份,维护了干部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4、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教学硬件和教学水平同步提升。县委党校在2006年正式通过了省、市达标验收,升格为副处级中专学校。全面完成了省、市调训任务。共举办主体培训班37期,培训干部4644人,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教育培训规划的年度计划。
5、推进干部监督机制改革,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04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县,2005年又被评为全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县,并作了题为《狠抓四个到位,坚持四管齐下,努力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的经验介绍。近三年共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74起。制订了《领导干部任期编制人事责任审计制度》,拓宽了监督渠道。建立了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立体的干部监督网络。共问责处理干部44人,其中正科级负责干部6人,副科级干部10人,一般干部28人,在市委《问责办法》颁布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