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了交通设施管理。完成市区内101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警示标志标线设置及路口信号灯安装,为师生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国省干线、主要旅游公路和重要县道安保工程,已完成11公里,正在实施8公里;开展《成都市乡村公路交通工程技术指南及实施细则》改造试点,计划7月份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评审;实施公路平交口渠化改造,6处完成方案设计,其余路口设计正加紧进行;协助开展中心城区非法交通标志清理工作,共清理出各类非交通性标志90面,并对机场辅道、老成灌路、成华大道、成龙路等沿线的非交通性标志进行了拆除;持续开通交通设施维护热线(13438383112),对接报的290余起交通设施故障进行了迅速处理。截止目前,共清除交通标志标线上的“牛皮癣”上千处,设置客运站出租车点标志20面,安装各类标志牌355套,施划一环路、蜀都大道公交专用道标线1.4万余平方米。
3、强化了公路路政管理。路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中心窗口,共办理许可事项105件,其中许可99件,不予许可6件,结案率达100%;印发《关于推行路政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许可案卷的填写、制作和归档;开展国省干线公路两侧广告规划调查,着手修编市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路公路两侧广告详细规划;全面贯彻“一岗双责”要求,强化公路安全监管,实地查看并督促整改邛崃天台山环线、省道S101的安全隐患,从未发生一起直接安全责任事故。
二、中心工作抓主动,服务全局能力得到大提升
(一)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1、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年初对照市创建办下发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依据各科室职能,将公路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任务逐条分解下达到相关科室,明确了牵头领导和承办人。各科室结合自身目标任务,分头开展了摸底调查,摸清了现状,提出了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2、制定措施,统筹安排。于3月11日向直管公路及收费公路公司、9+1区交通部门下发了《关于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路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公路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
3、召开会议,广泛动员。于3月18日组织召开了成都公路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宣讲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并就公路养护、收费公路和公路交安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4、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把加强公路桥梁养护、严格公路设施管理、优化公路收费服务作为公路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三大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较好提高了公路行业文明程度。
5、上下联动,强效督查。要求市直管公路及收费公路、9+1区交通部门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定期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发现问题自觉整改。我处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察组,每周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对照考核量标模拟测评打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责成相关责任单位按照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的“三保”要求认真进行整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全力参与抗震救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道路抢修组,由处主要领导挂帅,负责按照市交通应急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协调落实抢险机械和队伍,制定抢险工作方案,指挥调度现场工程抢险。组内设立了协调保障小组、都江堰现场指挥小组、彭州现场指挥小组、崇州现场指挥小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为两班,实行24小时轮流指挥调度。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有关人员坚守岗位,服从调配,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
2、紧急调集人员物资。灾情发生后,我处即刻通过各种渠道调集抢险人员和保障物资,截至目前,路桥抢险工作共投入抢险货车860台班、客车60台班、装载机和挖土机2000多台班、油料15余吨、砂石5万余方、麻袋53000条、人员15000余人次,设置各类交通标志标牌771个、锥形筒5100余个。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四川瑞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诚信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益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积极准备路桥抢修人员、设备,落实了10余台装载机及挖掘机、20余辆自卸货车、5台发电机、3辆客运车辆、200余名突击人员随时待命,较好满足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