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学生(3)

2012-06-01 10:32

3、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

用老百姓的话讲,赏识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赏识,人的生理生命需要阳光、需要空气和水,而人的精神生命需要赏识。赏识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作为学生,他需要赏识,因为他需要的赏识是他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当我们的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做教师的如果及时加以肯定赞赏:“你做得很好!”“只要努力,你还会有更大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进而激发更强大的内在动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成绩,希望您都能毫不吝啬的给予一点赏识。。

三、批评,要在踏雪无痕中进行。

如果说表扬是抚慰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倍增,而有分寸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尺度

1、寓批评于身教中

教师的行为原本就是学生的风向标。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他们的言行处处折射着教师的形象。

因为来自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我班的教室除了一日三次的打扫卫生之余,教室里还是经常看到垃圾,有废纸、食品袋、笔芯等。多次的教育几乎没什么效果,无奈之余,采用了班干部监督和扣分制,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些效果,但不久之后又“涛声依旧”。直到有一天,我实在看不过去,便自己弯下腰捡起了废纸,旁边一位女同学马上就帮我一起捡了。我突然得到启发,以后经常主动去捡班里的垃圾。渐渐的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了,那些有乱扔习惯的同学也感到不好意思,渐渐地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可见,教师的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2、寓批评于关爱中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

一切为学生(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如何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