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加强了年轻干部培养。一是接受市委组织部下派的3名女干部,分别担任了县长助理和镇长助理;选派了4名年轻女干部到乡镇担任镇长助理,接受挂职锻炼。二是加大培养锻炼的力度。接受了27名选调生并安排到乡镇基层锻炼;选派了12名乡镇年轻干部到部门为期半年的岗位锻炼。
(四)切实加强了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继续实行了向老干部增阅报刊制度,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有了新的活力
(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宣传报道的通知》的要求,结合XX实际,县委人才办将2006年人才宣传工作任务细化到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成员单位围绕各自任务,丰富载体、灵活形式,开展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宣传活动。县委组织部XX党建网站开设了人才工作专栏,对县内外宣传XX良好的人才环境,搭建起了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协助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县委宣传部在《今日XX》、XX电视台上开辟了“党建之窗”,及时报道全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县农办、县农牧局组织新闻媒体对XX米兰服装学校数名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县掀起了职业教育的热潮。通过有效的宣传,全县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营造了人才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认真开展了全县人才资源统计调查。为了摸清全县人才资源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科学编制全县“十一五”人才规划,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等五部门《关于做好全市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办、县统计局分块负责,对党政人才,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进行了抽样调查,第一次全面掌握了全县人才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编制了“十一五”人才规划。一是开展了16个重点课题调研。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计委、县经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办等部门,根据“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分解情况,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别完成了《优化人才结构问题研究》等16个重点课题调研。二是督促检查了十五规划落实情况。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开展了《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人才发展重点专题规划》的贯彻落实和检查评估工作,组织了“十一五”人才规划16个重点专题调研课题评审,并在总结十五规划落实情况和吸纳16个调研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全县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人才政策建设、人才培训、人才智力引进等9个人才工作单项规划。三是着手起草了“十一五”人才规划初稿。由县委人才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办等有关部门从事人才工作的同志成立“十一五”人才规划起草小组,专题办公。起草小组经过反复研讨,多次修改,完成了《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人才发展重点专题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四)构建了人才工作新机制。根据全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人才的评价、选用、激励和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的关键,逐步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人才评价方面,以科学评估、量化考核为着力点,民主参与为手段,积极探索完善了领导干部考核评估的科学机制。采取上级考评、同级互评、下级测评三个层次的民主测评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定期视察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县镇乡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深化职称改革,打破所有制、身份、地域、资历等条件对职称评审的限制,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评聘分开制度。在人才选用方面,严格执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干部队伍进口关;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优秀干部的锻炼提供了机会;为进一步探索干部选用机制,扩大选用视野,今年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了5名县管副职领导干部,共有118人报名参加了考试,参考人数与报考职位的比例达到了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