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年终工作总结(2)

2010-06-17 18:16

    2、大力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企业上规模上等级。我镇依托开发区产业布局的优势,合理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仓储、贸易物流、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延伸发展。以培育规模企业为工作重点,明确方向,积极服务,不断争取民营支柱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我镇民营企业规模继续做大做强,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超500万)有20家,在上述规模企业中,营业额上亿元企业4家、上五千万企业3家、上千万企业6家、上五百万企业7家,这些规模企业已实现产值约8亿元,占全镇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66%。海澳石油、环海华组建集团公司,演好了规模企业在乡镇企业中唱主角、挑大梁的角色。目前,我镇的产业结构已呈现为石油贸易、制造建材业、建安房地产业和商贸物流业四大支柱产业,其营业收入占全镇企业营业总收入的87.5 %。

    3、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发展的规范化、技术化。我镇加强对环海华、金中盛、海澳石油、艺辉物流等30家重点民营企业的跟踪管理服务。开展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报批工作,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积极宣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目前,龙达公司已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做好企业科技项目的储备工作,协助黎明机械企业向市有关部门争取了6万元的科技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完善人事管理体制,对经营管理、财会、统计等企业基础工作进行帮助指导。组织30名民营企业主参加全市的经营管理有关知识的培训,完成本镇的全国首次经济普查任务。今年,我镇被评为省级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还有3个村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三)重视“三农”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推进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增加村财收入。

    我镇积极探索和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被征地拆迁农民的根本利益,用好征地补偿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提出的“同发展,共富裕”工程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国有资本进入退出”的富民工程,不断探索提高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的新途径,因势利导,根据各村的情况,指导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主要有:

①霞阳村建设外口公寓和商品一条街。资金以村自筹为主。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9061㎡,建筑面积23600㎡,投资1800万元,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年底可投入使用并出租。该村拟将一层店面3350㎡出租50年,获租金2345万元,用于外口公寓二期投资(占地10000㎡,建筑面积37000㎡);其余部分租金每年约200万元,拟用于村民分红(约人均600元)。该项目可解决劳动力100多人。

②温厝村购买出口加工区的通用厂房。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补偿款。该村在去年购置首幢通用厂房的基础上,今年再投资1980万元购买一幢7660㎡的通用厂房。两幢厂房每年可获租金358万元。该村村民人均每年可获800多元的租金收益。

③石塘村建设一幢农贸市场。该市场面积4200㎡,投资280多万元,目前每年可收益50多万元,解决劳动力100多人。

④在锦里村投建一个农贸市场,面积3600㎡,投资300万元,目前已封顶,投入使用后可解决劳动力80多人。

    2、认真做好“三农”工作。一是抓好蔬菜基地生产工作。今年我镇共播种蔬菜4200亩,其中设施栽培3000亩,已初具产业化生产规模。加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稳定海沧蔬菜在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完成总投资36.8万元的锦里、后井、海沧、钟山、困瑶等村排洪清淤和涵闸、水库维修的水利项目建设,完成全镇652亩水葫芦清理工作,完善农业水利排灌体系。组织防汛预案演练,狠抓防汛抗灾自救工作。认真防御台风与热带风暴。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三是抓好林业工作。完成林分改造与林权制度改革。改造林分720亩,完成8个村的林权制度改革,完成61%。四是依托镇村劳动保障机构,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农民自主创业。引导更多农民向村镇企业、外资企业、城区服务等非农产业转移。联系企业、职教学校,开展用工订单培训就业。今年以来,共组织388人参加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电脑、烹饪等培训;共实现就业1051人,其中推荐到企业就业761人,灵活就业290人。

镇年终工作总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县人民政府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