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执法2009年工作总结(2)

2010-06-18 12:36

  2、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行”活动。为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节本增效,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农业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我们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活动,各地举行了真假农资对比展、农业法律知识竞赛、识别假劣农资技巧讲座等。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劣常识,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教育农民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注意索证索票,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并推介了一批放心农资产品。如东由政府主办、农林局承办,举行了大型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启动仪式,海门在常乐、货隆、万年、三阳等镇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暨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

  3、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我们针对各个阶段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先后在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农业信息网、江苏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形成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的强大声势,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维护农民权益,为全年粮食和农业有个好收成提供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打击经营假劣农资的不法行为,净化我市农资市场,从源头上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0月份,全市在海安集中销毁今年以来部分假劣农资共19吨,其中种子2吨、兽药5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12吨,货值20多万元。这些农资中有的根本不含有所标明的成份,有的属违禁兽药,有些是劣质种子、兽药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这些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将严重干扰我市农资场秩序,危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损害广大农民群众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意识,促使农资生产和经营者守法生产经营,形成了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整顿规范,有效净化农资市场秩序

  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从解决农资市场的突出问题入手,狠抓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和大案要案,继续严厉打击六种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二是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全、不合格以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三是生产、销售无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准文号、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农资产品;四是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五是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的各类农资产品;六是假冒伪造或者买卖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或者产品登记证、合格证。据统计,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588人次,检查企业3897个(次),整顿市场196个(次),累计立案查处149起,其中种子19起,农药42起,肥料42起,兽药28起,饲料12起。查获违法农资数量77.12万公斤,涉案金额150.98万元,涉案人员185人,罚没款82.05万元,共挽回经济损失818万元。

  1、抓住重点,专项治理。我们以对农业生产影响大、问题比较突出的种子、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农资产品为重点,兼顾其它农资产品,进行集中整治。根据统一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每期农产品检测结果,对高毒农药残留进行追根溯源,对农贸市场经营业主不能说明来源的,建议该农贸市场对其进行清退。针对南京等地宠物狗因食用澳洲优格(OPTIMA)狗粮后出现中毒死亡现象,1月份突击开展了清查“优格”宠物饲料的紧急行动。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由局领导带队,对六个县(市)各类农资重点区域进行市场巡查,及时发现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进行教育或责令当地处理。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可疑的农资产品实行质量抽检,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坚持追根溯源,加强整改监督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责令经营主体不得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7-8月份,根据全国、全省农药监管年的整体部署,对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质量抽检。8月20日至9月10日,全市组织开展了种子市场专项执法互查,检查种子经营大户全覆盖,乡镇检查面超过50%以上。9月份对全市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肥料抽检。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全市开展了农资打假秋季专项行动,11月份组织开展了秋冬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市农业执法2009年工作总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09年乡党员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