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总结范文

2010-06-18 00:58

  近几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策,立足蒙阴县情,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之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岸堤水库养鱼网箱全面清理,出口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水质标准,蒙河师古庄断面水质达到了IV水质,水环境实现按功能区达标。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2009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各项建设指标,生态县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全部完成。顺利实施了汶溪公园水质污染综合整治、城区集中供热和管道燃气工程,深入开展了以亮化、绿化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建成了宜人、宜居、宜商的山水生态城市。

  (一)领导重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

  “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是蒙阴县委、县政府加强对生态县建设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开展生态县建设的意见》、《关于成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蒙阴县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快生态县建设的意见》和《调整蒙阴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并要求全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环保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出要以建设“生态蒙阴”和“绿色蒙阴”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全力打造最优良的环境。县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县政府关于环保工作汇报,并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环保视察活动。县政府多次召开县长常务办公会议,研究部署生态县建设工作,定期调度目标责任书的各项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政协也是经常组织委员视察生态县建设工作。组织、环保、人事等部门还建立健全了生态县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生态县建设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纪检行政监察、部门统一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定了《蒙阴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蒙阴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并经过县人大批复实施,为生态县建设绘制了蓝图。

  二是突出抓好污染治理。首先狠抓了企业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积极督导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天久酒业有限公司、沂星化纤有限公司、宏大纺织有限公司、亨达染纱公司等重点污染企业,先后共投资2000余万元对污水治理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6台套,力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其次是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投资上4600万元,彻底清除岸堤水库养鱼网箱11万余个,为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划定了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再次是突出抓好鑫源热电有限公司、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炉外脱硫工程,并安装了大气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取缔了一大批小淀粉、小型塑料颗粒加工等土小企业,并对县城建成区内严重污染大气质量的一批小石灰窑、石灰粉厂进行了集中清理拆除。

  三是大搞生态林业建设。认真实施了绿色通道、杨树丰产林基地建设、荒山绿化、封山育林为重点的生态林业建设,到2009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91万亩,较2002年增加了2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6.1万亩,完成绿色通道24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0.2%,较2002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四是搞好生态农业。全县建设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20000公顷,全县已注册“蒙阴”牌果品、“六姐妹”牌苹果、“寨前坡”蜜桃、“营里红”牌葡萄等绿色无公害品牌12个,成为全国优势区域苹果出口基地、中国蜜桃之乡和国家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全县农村沼气普总数量达到2.68万户,全力打造山清水秀、院明村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总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