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经济发展工作总结(2)

2010-06-18 14:44

  县里紧紧围绕“岭上种蔗、旱地种桑、水田种稻”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把优质谷、蔗糖、桑蚕、速丰林、淀粉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来培植,全县桑蚕、甘蔗、优质谷等五大优势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桑蚕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双高糖料生产基地县。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建立优质谷基地40多万亩、良种蔗基地面32万亩、桑蚕基地21.6万亩、速丰林基地18万亩、木薯基地5万亩。桑蚕业、优质谷产业分别荣获广西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二等奖、三等奖。

  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积极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2007年至今年8月,全县共签约、引进、建设农业项目102项,总投资24.8亿元,到位资金11.27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

  围绕做优做强优质谷、蔗糖、桑蚕三大主导产业,我县认真实施好制糖及综合利用、蚕茧绸加工为重点的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产业群,全力打造优势加工群体,走上了一条农业资源都有龙头企业加工消化,企业加工又带动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的良性互助的道路。目前,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农产品加工率达76%,年加工总值超过10亿元。

  三、城乡携手换新姿

  近年来,我县倡导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美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

  几年来,全县先后引进10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城市基础设施资金近10多亿元,对县城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先后完成县城文化广场、新行政中心、万象商贸城、新客运站等一批为民办实事的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温泉大道、平安大道、建新路等路段的升级改造工程,拉开了县城整体框架,形成了以温泉大道为骨干的三纵四横主要街道。加快桥头公园、东岗公园、龙岭公园建设,新建城区公共绿地5万多平方米。同时,进一步强化县城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和秩序明显好转,绿化、净化、美化水平逐年提升,市民满意度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县城区面积从2004年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7年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7%提高到3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水源及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率达95.8%,水质达Ⅱ类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88%,建成区绿地率达31%,人均公共绿地9.5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8 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面积32平方米。

  下面这些数据以及奖项,足以让象州人为此而自豪: 2004年获自治区文明县城称号;200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进步城市; 2006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2007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城市。

  我县以县城为中心,实施以城带乡、城乡并举、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石龙、妙皇、寺村、水晶先后完成了镇(乡)建设总体规划,寺村、石龙、水晶、马坪等镇(乡)开发小区相继开工建设,全县城镇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城镇化率由2001年末的17%提高到2007年的32.5%。

  四、冷暖牵心谋善政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极大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之源显著改善。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近年来,该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今年1至11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万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28元,同比增长15.1%。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预计分别同比增长17.7%、15.4%。

县城经济发展工作总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局团支部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