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劳动教育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使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因为单纯的劳动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如果没有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教育引导学生,劳动就可能成为一种无目的的劳累过程,甚至还会产生怕苦、怕累,轻视厌烦劳动等思想。所以在劳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勤劳、俭朴、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同困难作斗争、助人为乐、关心别人、尊敬长辈等思想品质,是提高劳动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二月:我为自己变美丽三月:我为祖国添绿色
四月:我为家乡扫一扫五月:我为学校出点力
六月:我为同学做点事七八月:我为父母敬份孝
九月:我为老师献爱心十月:我为班里争荣誉
十一月:我为邻居干件事十二月:我为英雄写一写
第二阶段:劳动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劳动教育与其它各科教学各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结构,但客观上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以其它各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在劳动中总是要应用到其他各科所学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各科教学不仅可以借助劳动教育巩固知识技能,还可以联系实际充实教学内容。如数学课的教学可以编农作物产量、测量土地、计算香菇的效益等习题;语文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素材写作文、记日记等;劳动和生活课可以让学生学会种植、剪贴、养殖等。劳动教育与各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劳动中学会学习。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
1、学生的个人劳动(洗衣服、手帕、红领巾;穿衣服,叠衣服、被子;结合营养餐的动手劳动)
2、学生的家务劳动(洗碗、扫地等)
3、学生的校园劳动(整理书包、大扫除、管理包干区、背书、写字、抄写)
4、学生的基地劳动(松土、整地、种蔬菜、种树)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地分析总结,使之成为理论化
的结果,并且形成办学特色,指导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七、研究过程设计
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2005年9月前。设计检测研究模型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的劳动观点、习惯和能力,思想品德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其它学科学习的帮助情况)与检测工具等。负责人:吴晓莲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2005年9月──2006年9月。进行第
一、第二阶段的研究,组织专题观摩、交流等活动。负责人:吴晓莲各班主任。
第三阶段:2007年2月──2007年7月
进行第三阶段的研究,总结案例分析并汇编成集。形成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负责人:吴晓莲、各班主任。
八、研究的条件分析
1、政策条件。新课程等有关教育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能力。
2、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有力的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
3、基本条件。我校有7个班,近300名学生,全部是农村孩子。学校有劳动基地600多平方米。教师来自农村有良好劳动的习惯和能力。
九、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等。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劳技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
具有学校特色的劳技教育资源。
2、实践法。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等。
3、观察法。在劳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劳动能力。
自变量──学生课内劳动和课外劳动
因变量──通过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控制变量──样本的代表性,学生劳动的时间
十、组织机构
1、建立学校领导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和班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小组,各自分工,又互相配合协作,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2、加强课题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案例、有报告。
3、每月召开课题会议,交流课题情况,确保课题顺利开展。
4、成立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规划、联系、协调等工作。同时成立科研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专题论文集。
2、案例分析汇编成集。
3、汇编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第2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均衡城乡教育发展 铸就教育公平丰碑
江夏现辖6街(办事处)、5镇、2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008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34所,学生7.93万人。近年来,在市教育局和江夏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江夏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全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得到强力推进。今年9所学校共新改扩建校舍15981㎡,其中学生宿舍10257㎡(新建4512㎡、改扩建5745㎡)、食堂3068㎡(新建832㎡、改扩建2236㎡)、教学用房2656㎡(改扩建2656㎡)。完成总投资920万元,其中土建828万元、设备购置92购置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全面推进了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中,我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为宗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明确“先行试点,逐步铺开”的工作思路,严把工程建设标准,坚持做到布局上高起点、建设上高规格、配置上高标准、管理上高要求、服务上高质量,全面提升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服务的档次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