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本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2、卷面书写规范、美观、整洁。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
A.澄澈( chéng) 呻吟( yín ) 怂恿 ( sǒng ) 拈轻怕重 ( niān ) ....
B.坍塌( dān ) 干涸( hé ) 缥缈 ( miǎo )哄堂大笑 ( hāng ) ....
C.鄙薄( bǐ) 蓦然( m? ) 蹒跚 ( pán )惊慌失措 ( cu? ) ....
D.褴褛( lán ) 蜷伏( quán ) 倏地 ( shū )神采奕奕 ( yì ) .....
2. 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热忱抽噎 殉职 参差不齐B.伫立 掺和 闪烁 麻木不人
C.虐待禁锢 消耗 骇人听闻D.女娲 丰腴 突兀 杞人忧天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 。
⑵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的骑士来了。
⑶“这布是 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A.适当 高雅 美丽 B.稳当 富有富丽
C.妥当 高贵 华丽 D。得当 尊贵华美
4、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蚊子和狮子》的学习,使我知道了寓言的特点。
B.济南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的国籍是丹麦的人。
D.同学们都喜欢《春》中描绘的美景。
5、古诗文默写。(6分)
(1) ,俭以养德。
(2)河流大野犹嫌束, 。
(3)刘禹锡的《秋词》一诗中不写悲秋而写爱秋的诗句是, 。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6.名著阅读(4分)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
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⑴上述文字出自 (作家)的小说《 》。(2分)
⑵文中的他是 (人物),号称 。(2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 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读书现状调查表
?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3分) ?仿写一个句子。(2分)
原句: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寻找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
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
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
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
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各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古诗词赏析(3分)
8、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二)(11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
B. 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
C.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 ..
D. 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
10、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 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 【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 。 【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1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3分)
(三)(16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3、给文章命一个标题。(3分)
14.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结尾说“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中“长大”的具体表现是。(2分)
15.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3分)
16.“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2分)
17.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考上中学”和“长出青春痘”
却是 (详写,略写)。这样剪裁材料突出了 这一主题。(4分)
18.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请结合本文主题,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长大”的体会。(3分)
答: 。
(四)老汪栗子(15分)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 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 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 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 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 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篇二:2016-2017学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有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三大题。总分:120分 考试时量:120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悬念(xuán ) 索然无味(suǒ) 宽恕(shù) 消遣(qiǎn) ....
B.戏谑(nüa ) 猝不及防(cù ) 溺死(nì)山岚(lán) ....
C.镌刻(juān) 销声匿迹(nì) 陶冶(yě)抽噎(yē) ....
D.酝酿 (yùn) 苦心孤诣(yì ) 迁徙(xǐ)浩翰(hàn) ....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司空见贯心有余季兴致勃勃虔诚
B.孔武有力棱角分明力倦神疲哀悼
C.喜不自胜笑容可拘名负其实峰拥
D.旁若无人汉马功劳消声匿迹濒危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
水相逢了!” ...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
投放市场。
D.读完《地震自救手册》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
难。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花坛的那朵美丽的玫瑰花昨晚被人摘走了。
B.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
C.秋天的龙山风景如画,是个休闲的好季节。
D. 何芹姣这个名字对全县人民都很熟悉。
5..选出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A.天上的云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B.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 南广河迈着轻盈的步子,向长江走来。
D.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6. 下列各句中对人物描写的方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粗粗黑黑的。(外貌描
写)
B.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动作描
写)
C.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神态描写)
D.“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美国伞兵问。(语言描写)
7.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A、对残疾人同学说:“你虽然残废了,但并不影响你努力成才。”
B、探望病人时说:“不要紧,得病不一定就会死,好好养病吧!”
C、对一位戴眼镜的新同学说:“戴眼镜的,把那本书给我递过来。”
D、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给我们介绍介绍,
好吗?”
8.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二十四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
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
B. 爷爷“噗”一声把火吹燃,然后“咕噜噜,咕噜噜”抽上几口,深深吸进
一口气,又长长地吐出来,好像美得不行。
C.“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
9、按要求填写古代诗文:(8分) (1)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
(2) ____,杨花愁杀渡江人。
(3)《夜雨寄北》一诗中以问答形式流露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
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共8分)
(1)张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
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4分)
a.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如果你是张军,应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最近,学校正在组织“爱心助学”活动,主要内容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学
生建一个“爱心图书馆”。作为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完成下面任务。(4分)
a.请你选写一句名言警句或一副对联,用作“爱心图书馆”的环境布置。(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向全班同学作一次捐书动员。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洁,富有鼓动
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完成11-15题,共13分)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