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农场经济融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农垦系统按“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实施场县合作共建,促进场县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路和作法,对于我们有着极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场据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发展原有优势农产品(水稻、大豆、玉米)的同时,应按着区域特点,大力发展以奶牛为重点的养殖业,充分利用汤原县境内的大米加工企业、光明乳业品牌、生猪屠宰加工优势,按照市场原则,以龙头企业+基地的利益联结方式,争取与xx县共建水稻、奶牛、生猪生产产业,使我场成为上述产业原料生产基地。争取与汤原县取得共识,汤原县主要投资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农场加大完善农业基础建设、良品培育基地建设和科学种田投入,双方共同开发建设,沟通场县间联系,建立起场县共赢发展的联合体。
十二、落实惠农政策情况
党的惠农政策惠及农场的比重很少,农场享受不到农机购置补贴、测土施肥改良土壤沃土工程补贴、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补贴,同时农场还担负着本来应是政府行为的费用。为此,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精心准备各类涉农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争取国家有关提高耕地综合质量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三是争取国家加强科研、防灾减灾、动物疫病防治、气象服务等政策和资金扶持。
十三、明年农业工作思路
2009年我场农业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创建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加快新技术引进步伐,争取更多的惠农政策,努力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力争实现粮豆总产4300吨。
1、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在现有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不断壮大科技示范户的队伍,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完善各种农业生产试验检测手段,新增水稻育秧大棚150栋,购置测土配方施肥仪一台,推广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水稻“三超”栽培,富晒稻米等试验项目。
2、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基层,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确保培训人员达到90%以上;二是建立稳定的销售和流通渠道。通过市场调查、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手段,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三是对职工购置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真伪识别知识讲座,减少风险。四是根据国家对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补贴的政策,多方沟通协调,帮助职工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省将继续加大奶牛发展,未来五年将投资295亿元,实现千万吨奶战略工程,安置富余劳动力5.5万人,以拉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奶牛品种选育、生产基地建设、饲料供应、奶牛粪便处理等项目上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实现奶牛存栏年均递增12.1%。结合我场实际,把握机遇,积极引导职工向奶牛养殖业发展。同时加强畜牧业的防检疫的服务工作,保证畜牧业安全有续发展。
3、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改造
多年以来,农田基础设施一直是修修补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管理难度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一方面积极争取农发投资,另一方面按照“一事一议”有关规定,发动职工积极参与。特别是我场水库已属严重病险状态,坝体和坝基渗漏加剧,急需投资加以除险,以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正常蓄水,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提升农机作业标准化。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农场区域划分情况,在妥善解决好现有农机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筹建农机合作社1-2个,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和诚信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