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招商引资问题。开发区要实现跳跃式发展,招商引资上必须有大的突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仅靠管委会现有的力量十分有限,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招商引资力量,从市直相关部门中抽调一批优秀后备干部,与开发区招商力量进行整合,组建若干招商专班脱产从事招商工作。在工作分工上,一个专班留守办公,负责招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客商接待;其余专班相对划定招商区域,全部外出驻点招商。在工作考核上,建立对各专班的定期考评机制,对各专班提供招商信息、引进项目情况年底按照投资金额进行考核兑现,严格奖惩,并将各专班招商引资情况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工作经费上,由市财政和开发区共同安排招商经费,并依据招商引资成效,将经费向招商成效显著的专班倾斜。
3、关于如何安商问题。“三分招商,七分安商”。抓招商的关键和根本就是抓安商,真正让外商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大量事例表明,哪些地方实现了安商,就会产生有利于招商的示范聚集效应。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好,靠硬件,更靠软件,要看当地是否真正形成了安商的社会环境。荆门开发区近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进了一批优秀企业落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并不容乐观。格林美是开发区具有高度成长性的高技术企业,也是开发区首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整个开发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公司入驻开发区三年来,虽然发展很快,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少,如用地不能保障、道路不通、员工住宿无法解决、流动资金匮乏、供电不畅等等长期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使企业感到荆门发展环境不优,难以安心经营。企业上市融资后,二次投资可能投向外地。就这一典型事例来看,在招商的同时,安商工作跟不上,开发区在交通、用地、人力成本、物流、融资、财政支持比其他地方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不能使引进的企业安心经营,不仅难以引进更多的新企业,即便以商招商无法实现,现有企业扩大投资,实现二次招商的机会也会流失。建议在不断完善开发区大环境的同时,有关部门和领导要对个别企业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落实领导包联责任制,完善保护客商利益的政策和制度并切实加以落实。
4、关于加大建设筹资问题。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两条,一是政府直接投资,二是银行融资。政府投资非常有限,开发区2006年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5亿元,已全部用于征地补偿和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银根紧缩,加上开发区有效抵押资产不足,贷款非常艰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项目征地补偿资金十分紧张。今年,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约2.5亿元,目前缺口很大。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开发区的投入力度,尽管我市财政收入有限,但每年应争取拿出1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开发区建设;二是研究以城投公司、高新开发公司等为融资平台,选择注入优质资产,加强实力,创造条件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募集开发区基础建设资金;三是广泛联络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与政府和本地企业一道,组建创业投资公司或者风险投资公司,向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资金,推动企业发展;四是进一步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5、关于土地问题。当前,宏观调控强化对土地指标的控制越来越紧。从现状看,开发区目前的可用土地只有1150亩,而且分布比较零散,无法满足一些大项目的选址要求。针对开发区开发建设进程加快,原有发展空间已相对不足的矛盾,应尽快申报扩大开发区规划范围,通过增量扩规解决开发区建设用地问题。同时将省里每年下达给市里的土地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在科学修编开发区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集约用地,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开发区管委会和土地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土地使用和流转政策,既能让真正想投资的企业引得进来,能够享受到土地优惠政策,又能减少或杜绝“小项目、大圈地”现象。